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呵护中药资源宝库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2014-10-30 00:00:00    来源:网络转载

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0月16日至17日,我国中药资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与来自美、英、澳等国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齐聚南京,围绕“中药资源调查研究与资源产业化发展”的主题——

呵护中药资源宝库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图为段金厫(右)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江苏省普查队员在野外调查。

《淮南子·原道》曰:“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我国一批致力于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研究的专家学者深知守根护药、固本保脉的道理,他们在相关领域进行着不懈努力和实践,推动了该领域学科建设与产学研发展。

“2014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暨CSNR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召开之际,适逢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以及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来自国内外近400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在庆贺的同时,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互动,形成了一道“百花齐放”的独特风景。

大会有22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作了特邀报告;学术研讨设立了三个分会场,围绕中药资源调查研究与资源信息管理、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与基地建设、中药资源产业化与循环利用问题,66位学者代表和来自于一线的产业工作者交流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和实践体会。

三坚持:发展保护中药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应邀作了“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中药材资源”的大会主旨报告。

他从人口健康国家战略的高度分析了医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指出中医药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医疗模式,复方药物是21世纪国际新药研发的重要方向。强调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面对中药材需求不断增加,部分野生药材资源趋于枯竭以及供应短缺矛盾突出等,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科学问题,关乎中医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大计。

他指出,发展保护中药材资源,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提高产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以实现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基本建立,濒危药材供需矛盾有效缓解,常用药材生产稳步发展,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药材质量安全明显改善,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初步建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价格稳定,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段金廒教授在大会闭幕式上说,近年来,中药资源学科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经济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药资源领域产学研的紧密合作。

目前,各级政府、社会和行业高度关注中药资源生产及其资源产业化过程各环节的科学问题和制约瓶颈,并通过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以求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真正促进产业升级、可推广应用的示范性成果,培养一批服务于中药资源领域的产、学、研、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广大资源工作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不辱使命,为引领我国中药资源产学研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百草:摸清全国资源家底

近年来,中药资源领域代表性事件就是于2011年启动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这项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组织实施的系统工程,围绕常用中药品种的资源背景、中药材的生产布局和基地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现状、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民族民间医药经验的挖掘整理等专项工作,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22个县展开。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资源中心主任黄璐琦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截至2013年10月,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研究进展:创新了组织模式,采取“行政”和“技术”两线并行的工作机制和“局省”联合的组织模式,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和县三级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从事中药资源工作的专业队伍,参加普查试点的专业技术人员已有4000多名;制订了普查技术方案;创新了一批新的调查方法;探索建立了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服务体系、若干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和2个种质资源库,调查了9000多种中药资源,对药典收载的400多种中药材进行了重点调查,为顺利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奠定了基础。

普查试点的阶段性工作表明,有些区域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已对一些重要自然资源类群的更新与演替构成了威胁,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制约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刻不容缓。

惠民生:重视资源循环利用

“万物皆可为资源”。中国中药材(GAP)研究促进会会长周荣汉教授以身边实例介绍了如何“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等科学问题。

他举起一件衬衫,说是山东鲁纺用紫茎泽兰的纤维材料制成的。他介绍,紫茎泽兰是一种深受生物学者诟病的墨西哥入侵物种,曾在我国西南地区泛滥成灾,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稳定性。研究人员发现其组织纤维等方面具有开发优势后,经再利用、再循环、再生产,用于沼气生产、新药研发和新材料(如衣料)应用。

他举起一个药瓶,说是西昌一药业用美洲大蠊(俗称蟑螂)生产的漱口液,可以治疗口腔溃疡。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体积最大的一种昆虫,经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修复组织损伤、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针对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废弃的传统“非药用部位”、产地加工产生的边脚料、深加工过程形成的废渣、废水等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段金廒教授等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一书,对中药废弃物的产生、分类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探索性地提出了传统“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利用策略、中药材与中药饮片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中药资源深加工过程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等“三大利用策略”和粗放低值资源化模式、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及精细高值资源化模式等“三类资源化模式”等。

重规律:揭示资源内在机制

段金廒教授在“2012年~2013年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研究进展报告”中介绍了中药资源领域两年来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科技贡献,特别在中药资源质量内在机制研究方面,阐述了基于中药资源化学的理论思想和研究方法,从药材生产过程中的时空关系与物质动态积累规律诸方面,探讨并建立客观评价和确定药材适宜采收期的方法学,以期对我国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保障药材的质量与产量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学支撑。

张辉教授分析和报告了近年来我国药用动物资源的生产现状和产业化前景,尤其是针对鹿类资源、哈士蟆资源、药用昆虫资源等的系统研究和深加工产业进行了专题探讨。

林瑞超教授就我国矿物药资源生产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特别是中医药行业面临的矿物药部分种类名存实亡、药材品质堪忧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与会的专家学者们还对常用中药材如当归、党参、玄参、何首乌、雷公藤、厚朴、宣木瓜、明党参、怀山药、白芍等的传统产地加工方法进行交流与探讨,进一步提出构建中药材产地加工-饮片炮制一体化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