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福建武平县成为全国最大的金线莲生产销售集散地

2014-06-06 00:00:00    来源:网络转载

6月3日,在武平园丁金线莲示范基地里,技术员危桃秀正在温控大棚内记录各个时段的温度、湿度等,“一天记录四次,主要观察温度变化。”危桃秀告诉记者。在温控大棚内,记者还看到密密麻麻的培育瓶中长着鲜嫩的金线莲,整齐地摆放在钢架上。“这些培育瓶内的金线莲到一定时间后,将移栽到这些方盆内种植。”该公司总经理陈青松向记者介绍。

金线莲是中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草药,武平梁野山周围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野生金线莲适宜生长,2010年武平金线莲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满足不断扩大的金线莲市场需求,又保护梁野山现有的野外种群,2007年武平县与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成功对接,成立梁野山种业有限公司对金线莲进行组培,并经过多年科研开发,突破了组培幼苗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进行人工栽培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改变了金线莲人工栽植无法成活的历史。

梁野山种业有限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与福建农林大学等研究所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在梁野山下进行小规模试验,研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是否可以人工栽培。“栽培品种主要为台湾金线莲和梁野山的野生金线莲。”陈青松拿起一培育瓶告诉记者,将金线莲幼苗扩繁到培育瓶,还需几道培育工序。金线莲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极高。“我们每天密切记录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同时要进行长期科研分析。”

据陈青松介绍,由于人工栽培金线莲技术要求高,公司时常需要与农业局技术人员沟通。去年8月,在基地的小片区域中,发现该区的金线莲与其他片区金线莲出现微小差别,技术人员迅速联系农业局,经过农业局土肥站技术人员的分析后,得出该片区土壤酸度偏高,并协助公司技术人员改良土壤,问题得以最终解决。

经过几年的金线莲种植实践,他们在种苗的选优势、继代培养的增值倍数、单瓶有效植株、生根培养和圃地栽种等方面走在行业的前列,改变了金线莲人工栽植无法成活的历史,通过组培快繁与短周期栽培技术,实现大规模种植金线莲,去年首次利用梁野山资源优势野生驯化的金线莲也已经成功采摘,金线莲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如今,他们发展组培车间达3000平方米,年产幼苗0.5亿株,生产种植基地达202亩。

下坝乡曾经有位农户反复实践人工种植金线莲也未能成功,这使当地群众一度不愿意种植。为扩大武平金线莲种植面积,作为武平金线莲种植的龙头企业,通过基地示范,举行系列培训,为农户讲解种植难点,通过引导周边农户改变种植观念,使当地农户也加入到种植行列之中。园丁村的邱广隆就是当时最早一批接受培训的种植户。邱广隆告诉记者,过去都觉得人工没法种植金线莲。2011年,他带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梁野山种业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种植。如今种植面积已达3000平方米,年纯收入达10万余元。“这些‘金盆子’给我们农户带来很多财富。”邱广隆有感而发。

周边农户得到高效增收后,梁野山种业公司继续扩大金线莲露地栽培示范基地,并加大培训经费,为群众举办技术培训班,到目前为止参加培训的农户130多人次。而金线莲种植户也从起初的3户,发展为如今的112户。去年,金线莲种植户平均年收入达8万多元。

武平森林覆盖率高,他们又抓住这个优势,发展林下金线莲种植,去年发展林下种植面积120亩,公司技术员刘长发介绍,如今武平金线莲攻克了金线莲组培苗在林下种植生长中遇到的虫害、污染、水伤等技术难题,成活率达到了96%以上。

基地、林下、农户等不同的种植方式,利用不同的优势,使得武平金线莲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去年武平全县金线莲种植面积达505亩,产值过亿元,武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线莲生产销售集散地。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