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禹余粮古今炮制方法之对比及应用

2017-01-13 15:00:31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禹余粮又名禹粮石、太一余粮、禹哀、禹脑等,为褐铁矿Limonitum的矿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含含水三氧化二铁,具有涩肠止血功能,多用于治疗泄泻、带下及出血症等症,是临床常用矿物药。在历史上,对于禹余粮的加工、炮制,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方法,古人或采用碎、淬、煅, 或以烧、炼、飞、淘等多种方法;禹余粮的历代炮制方法虽然较多,但其加工过程不外是应用烧、炼、煅、淬以及与药物共制等法,使其原有的性能有一定的改变, 而适合临床应用。那么,禹余粮古今炮制方法具体是怎样炮制的呢,又有什么不同应用呢?

禹余粮古今炮制方法之对比及应用

【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有炼(《本经》)、烧(《金匮》)的炮制方法。南北朝时有黑豆、黄精煮制:凡修事四两,先用黑豆五合,黄精五合,水二斗,煮取五升,置于瓷锅中,下禹余粮,著火煮,旋添,汁尽为度,其药气自然香如新米。捣了,又研一万杵方用(《雷公》)。唐代有“用之宜细研,以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也”(《本草图经》)。宋代有醋制:火烧令赤,于米醋内淬,捣研如面(《圣惠方》);针砂、醋制:三两,用真针砂五两,先以水淘净,控干,更以铫子炒干,人禹余粮一处用米醋二升就铫内煮干为度,却用铫并药一秤炭火中烧通赤,倾药净砖地上,候冷,研无声即止(《三因》);酒制:凡使,并用火煅,酒淬七遍,捣研水飞极细,方入药用(《局方》)。其后一直沿用研细生用或火煅醋淬的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禹余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碎。

2、煅禹余粮:取净禹余粮,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或捣碎。

3、醋禹余粮:取净禹余粮,捣碎,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投入醋中淬酥,取出,干燥,研粉。禹余粮每100kg用醋30kg。

【炮制目的】

禹余粮味甘、涩,性平。归胃经、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功能。用于久泻不止,崩漏,赤白带下。

生品与煅制品作用基本相同。煅淬后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入药,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并能增强收敛作用。

【应用选择】

1、久泻久痢常与赤石脂同用,能增强涩肠止泻作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配伍赤石脂(煅)、龙骨、荜茇、煨诃子、炮姜、煨肉豆蔻、炮附子,治肠胃虚寒,滑泄不禁,如禹余粮丸(《医方类聚》)。

2、崩漏带下常与赤石脂、紫石英、五灵脂、代赭石、乳香、没药。朱砂同用,可治妇女崩漏,或白带延久不止,精神恍惚,头晕眼花,如震灵丹(《局方》)。配伍龙骨、艾叶(醋炒)、赤石脂、煅牡蛎、地榆、丹皮、厚朴、当归等,可治冲任不足,血海空虚,月经不调,腰腹冷痛,或崩漏,如紫桂丸(《准绳》)。配伍山药、白果、芡实等,具有固涩止带作用,可用于脾肾虚弱,带脉不举,白带绵下,量多清稀者。

3、便血常与海螵蛸、干姜、棕榈炭等同用,能增强收敛止血作用,可用于大便下血,色紫,或大便如柏油状等。

【小结】

禹余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收涩止泻药。汉代即有“烧”、“炼”法,历代虽有药制、酒制、醋制等,但以研细生用或以火煅醋淬为多用。醋酸性收,与禹余粮同制,可增强涩肠止带的功效。宋代尚有针砂、醋制,针砂消肿满,醋散水气,两者同制禹余粮,可共通水道,排除小便涩痛。禹余粮煅后质酥易碎,增加铁的煎出量,便于制剂,还可除去部分被黏土吸附的砷,降低了药物的毒性,有利于安全用药。

据考证,认为古代禹余粮的正品为褐铁矿,从继承验方角度考虑,应选用带黄粉的褐铁矿结核作禹余粮药用为佳。

 

标签:
禹余粮禹余粮炮制药材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