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槟榔的炮制及应用

2016-09-28 09:43:41    来源:网络转载

       【药材来源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L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煮熟(《新修》)的方法。宋代有炒制(《圣惠方》)、火炮(《博济》)、烧灰存性(《旅舍》)、饭裹湿纸包煨(《总录》)、面裹煨、吴茱萸炒(《总微》)、火煅(《朱氏》)等炮制方法。元代有纸裹煨(《丹溪》)。明代有灰火煨、牵牛子醋共制(《普济方》)、火炮、湿纸裹煨(《奇效》)、炒制(《医学》)、石灰制(《仁术》)、牙皂汁浸焙(《保元》)、烧存性(《济阴》)等法。清代有煨法(《握灵》)、醋制(《本草述》)、童便洗晒(《幼幼》)、煅存性(《拾遗》)、酒浸(《大全》)等方法。明、清两代对炮制目的也有较多的论述。

现代炮制方法

1.槟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3~5天,捞出,置容器内,经常淋水,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槟榔: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3.焦槟榔: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饮片性状】槟榔为类圆形薄片;表面呈棕、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周边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质坚脆易碎;气微,味涩微苦。炒槟榔表面呈淡黄色。焦槟榔表面呈焦黄色。

质量标准】槟榔、炒槟榔水分不得过10.0%,含槟榔碱,不得少于0.20%。焦槟榔水分不得过9.0%,含槟榔碱不得少于0.10%。

炮制目的】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经、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

生品作用较猛,以杀虫、降气、行水消肿、截疟力胜,用于绦虫、姜片虫、蛔虫及水肿、脚气、疟疾。炒后可缓和药性,以免耗气伤正,并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炒槟榔与焦槟榔作用相似,长于消积行滞。用于食积不消,痢疾后重。但炒槟榔较焦槟榔作用稍强,而伐正气的作用也略强于焦槟榔。一般身体素质较强者可选用炒槟榔,身体素质较差者,可选用焦槟榔。

临床应用

1.生用

(1)肠道寄生虫:驱绦虫配南瓜子;驱姜片虫可单味煎服或与乌梅、甘草同用,如槟乌合剂(《中药临床应用》);驱钩虫单用或与雷丸、榧子肉同用;驱蛲虫可与百部、贯众煎水灌肠或每晚外洗肛门;驱蛔虫常配伍苦楝根皮、使君子等。若虫积腹痛,大便秘结,常与大黄、苦楝根皮、牵牛子、木香等同用,如万应丸(《医学正传》);本方近代亦用于蛔虫性肠梗阻。

(2)水肿:常与椒目、商陆、泽泻、茯苓皮等同用,能增强行水消肿作用,用于水湿壅阻,遍身水肿,喘急气促,烦躁口渴,二便不利,如疏凿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

(3)脚气:常与木瓜、吴茱萸、紫苏等同用,能祛寒逐湿,用于寒湿阻滞,足胫肿痛,筋脉弛缓,或麻痹冷痛之寒湿脚气,如鸡鸣散(《朱氏》)。

(4)疟疾:常与常山、草果、青皮、厚朴等配伍,能消痰截疟,用于疟疾数发不止,体壮痰湿内盛,胸闷纳果,舌苔白腻,如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

2.制用

(1)食积不消:可与牵牛子(炒)、陈皮、莪术(醋炙)、木香等同用,治饮食停滞,气郁不舒,胸痞腹胀,胃脘疼痛,具有消积化滞的作用,如开胸顺气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2)湿热痢疾:可与木香、黄连、黄芩、白芍等配伍,用于湿热内阻,肠胃受损,痢下赤白,里急后重,有清热化湿,消积化滞的作用,如香连化滞丸(《中药成药制剂手册》)。

标签:
槟榔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