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八年医药深改后 医联体或进一步扩容

2016-11-10 09:49:00    来源:北京商报网

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同时继续组建医疗联合体,以期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分析指出,虽然《意见》初步绘就了未来的医改蓝图,但不少政策执行仍有难度,医改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医药,医联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

医改八年来,我国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口超过13亿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也大幅提升,但随着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体制机制矛盾愈加凸显。其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是以药补医痼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家曾允许医院销售药品时在进价基础上加成15%左右,加成这部分利润留给医院作为对公立医院的补偿,但这种以药补医的模式也逐渐催生出过度医疗、大处方等行业乱象。为此,《意见》要求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统筹考虑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政策,精准测算调价水平,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分级诊疗、费用控制等政策的相互衔接。

“取消药品加成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而在经济下行压力未减轻的背景下,部分地区落实《意见》中提出的政府补偿,也存在切实的难度”,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兆平表示,而要求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则又陷入了行政调价的怪圈,这不仅将导致医疗用品定价不准,也很难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

不过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却表示,以前医生在药品销售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患者用药完全依赖医生,但是现在消费者也在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药品,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未来以肿瘤药为代表的高价值药物主要市场仍将在医院,但是慢病药物、otc类健康药物主导权将逐渐回归消费者,而以保险公司为代表的药品支付方将在仿制药市场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而为了改变大医院看专家难、住院难,小医院门可罗雀、资源闲置的局面,《意见》还提出,将以资源共享和人才下沉为导向,建立医疗资源纵向联合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医疗联合体内部明确城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责权利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健全相关管理、运行和考核等机制。

对此,汪兆平直言,尽管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多个大大小小的医联体,但这一模式面临的现实却依旧“骨感”。“医联体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科、专科的相对分离,由全科医生着手健康管理,专科医生诊疗具体疾病”,汪兆平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但由于我国等级化的医院行政管理体制,处于金字塔顶的大型医院没有动力发展全科医疗,处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缺乏专业的全科人才,“总体而言,我国发展全科医疗的时间比较短、力量不足,医联体的建设也需要过渡期,无法一蹴而就。”

 

标签:
医药医联体医改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