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药材“发汗”炮制法对化学成分及药效有哪些影响?

2018-12-10 16:45:43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药材“发汗”是在民间长期生产和加工中总结出的一种炮制方法,现代对“发汗”炮制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比“发汗”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的变化。那么,药材“发汗”炮制法对化学成分及药效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药材“发汗”炮制法对化学成分及药效有哪些影响?

一、“发汗”炮制法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发汗”后能增加其活性前体化合物的来源,同时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使无效化学成分转变为有效化学成分,促进活性成分的吸收,减少中药的生产成本,为中药组分代谢机制研究提供辅助手段,实现将微生物转化技术应用于中药生产的目标。

“发汗”炮制法是厚朴常用的一种产地初加工方法,其中厚朴中的主要成分为和厚朴酚与厚朴酚、挥发油等成分,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余盛贤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发汗”炮制后厚朴酚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的量均产生变化,与未“发汗”厚朴比较有显著差异,“发汗”炮制后的样品较未处理样品在厚朴酚与和厚朴酚量均有明显提高,桉叶醇量下降。韦熹苑等研究发现“发汗”炮制能提高厚朴中挥发油的量,“发汗”炮制1周后厚朴挥发油的量提高将近1倍。另外有研究报道表明蒸后或煮后再进行“发汗”炮制的厚朴其酚类成分的量较高,与未“发汗”相比质量较佳,而挥发油的量在“发汗”炮制后有所降低。采用《中国药典》中浸出物测定法测定后,发现厚朴经“发汗”炮制处理后,浸出物量提升23%。以上研究表明“发汗”炮制法能提高厚朴中酚类成分的量,而对挥发油量的影响尚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另一种主要采用“发汗”炮制法处理的药材为续断。现代研究已明确续断总皂苷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形成,有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折、阿尔茨海默病(AD)和白血病的作用,而川续断皂苷Ⅵ是续断中治疗AD和白血病的活性物质。续断“发汗”炮制后醇溶性浸出物的量降低5%,总皂苷的量也降低,川续断皂苷Ⅵ的量则升高了23%。杜伟锋等采用HPLC-ESI/MS研究发现川续断经“发汗”处理后绿原酸量下降了2.34%,川续断皂苷Ⅵ量升高4.43%。王初测得不“发汗”续断中的水溶性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Ⅵ量较“发汗”续断高,分别提高0.8%和2.88%。由此可见,续断“发汗”后川续断皂苷Ⅵ量升高,其他成分亦有变化。

另外,丹参经“发汗”后,迷迭香酸的量降低,丹酚酸B的量无明显变化,而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量显著升高。另外,传统“发汗”法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量。许腊英等研究表明茯苓发汗能使茯苓多糖的量升高。不同初加工方法对茯苓中多糖的量有极显著影响,用“发汗”处理后再切制的方法,其多糖的量高于趁鲜切制法,而对三萜类成分则无显著影响。“发汗”干燥对禹白芷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量有较大的影响,不适于在产地加工中使用。

二、“发汗”炮制法对中药材药效的影响

目前对中药材“发汗”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研究远远多于对药理学变化的研究,对于药物毒理方面研究甚少。尹爱武等研究表明,厚朴“发汗”后改善大鼠胃动力障碍和抗溃疡作用更强,厚朴“发汗”炮制工艺是必要的。金奇等、杜伟峰等、王初发现续断“发汗”后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升高,相关药效学实验亦表明川续断皂苷Ⅵ具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与中医临床应用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断”的主治和功能相吻合,同时亦具有神经及心肌保护作用。王丽楠等采用HPLC法,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率为指标,考察了杜仲“发汗”前后其降压作用的变化,发现未“发汗”样品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率显著低于“发汗”样品。

 

标签:
药材发汗化学成分药材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