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矿物药,为单斜晶系矿物滑石Talcum,主含含水硅酸镁。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滑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的功能。滑石的炮制方法,早在南北朝时就开始有研究,至宋代便见有水飞法的炮制研究;除此外,还有火煅、炒等加热操作的炮制方法。现代主要以水飞法炮制为主。那么,滑石的炮制古今以来是怎样炮制的呢?其中水飞滑石是怎样进行水飞的呢?炮制后在临床又有何功效?下面小编为其给大家简述。
一、滑石的古代炮制方法 南北朝有牡丹皮制:凡使,先以刀刮,研如粉,以牡丹皮同煮一伏时,出,去牡丹皮,取滑石,却用东流水淘过,于日中晒干,方用(《雷公》)。唐代有“细研如粉”(《千金翼》)、“炼之如膏”(《新修》)的方法。宋代有水飞:“水研如泔,扬去粗者存细者,沥干更研无声乃止”(《苏沈》);另有炒法(《博济》);“火煅通赤”(《总微》)等。明代尚有烧、“火煨煅,去火毒”(《普济方》)等方法。明、清尤尚生用。 二、滑石的现代炮制方法 1、滑石:取原药材,除去杂石,洗净,干燥,捣碎。 2、滑石粉:取净滑石,碾成细粉;或取滑石粗粉,加水少量,碾磨至细,再加适量清水搅拌,倾去上层混悬,下沉部分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沉淀,倾去上清液,将沉淀物晒干后再研细粉。 三、滑石的炮制性状 1、滑石:为不规则小块,略具纤维构造,有的呈明显的薄层状。白色或略显鸭蛋青色或略带红色调,色泽较均匀,表面不平坦,具珍珠光泽或绢丝光泽。手摸之有光滑和微凉的感觉。易砸碎,无吸水性,不粘舌,密度为2.6~2.8g/cm3,粉末染指。无臭无味。2、滑石粉:为白色或青白色粉末,质细腻,手捻有滑润感。 四、滑石的炮制作用 滑石多生用,水飞后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便于内服和外用。内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痱子。 五、滑石的临床应用 1、淋沥涩痛常与车前子、瞿麦、蔚蓄、栀子仁、炙甘草、木通、煨大黄同用,功能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治口干咽燥,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等,如八正散(《局方》)。 2、石淋配伍海金沙、金钱草、木通等,功能化石利水通淋,可治石淋。 3、暑热泄泻常与甘草同用,功能清暑利湿,治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如六一散(《中国药典》);配伍甘草、朱砂为益元散(《中国药典》),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短赤。配伍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半夏、通草、厚朴,功能疏利气机,宣畅三焦,治暑温,胸闷,气机不畅,如三仁汤(《条辨》)。 4、湿疮、湿疹本品可单用或配伍枯矾、黄柏等为末,撒布患处;或与薄荷、甘草等配伍制成痱子粉,可治痱子。 综上所述,滑石的炮制,早在南北朝时有用丹皮制法,滑石善解阳明胃热,丹皮能除“瘀血留舍肠胃”,两者同制可协理肠胃瘀血积热,以增强疗效。宋代始见水飞法,以“研极细”,有利于成分的溶出,除去可溶性的砷盐,使药物纯净。宋代还有火煅、炒等加热操作,根据当时燃料情况,煅制的温度对滑石结构不会有影响。明、清至今尤尚以水飞生用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