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成药在国际医药市场中正初露锋芒

2012-06-13 09:47:39    来源:医药经济报

    从《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到近日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内的多部委接连出台政策扶持中医药贸易服务,包括中医药服务贸易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和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机构的建设等,中药国际化正步入关键期。
 
    伴随着中医药理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全球对中医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中医药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包括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英国等在内的多个国家还以立法形式承认了中医地位,中医药产业正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增长潜力巨大。

    数字背后的喜与忧
 
    中药出口分化加剧: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出口已大幅跃升,而最能体现中药含量的中成药出口挑战严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中药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中药产品出口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4.3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8.4%。
 
    在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过程中,我国中药企业实力也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且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中药进出口的主要力量。据中国医保商会统计,2001年,我国中药出口企业多达7806家,且以国营企业为主(占比73.2%),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仅为5.9%。经过十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企业已减少至2960家,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占比高达51.6%;三资企业出口额占比28.9%;而国营企业出口额占比已下降至19.4%。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仍以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为主,中成药产品占比较小。以2011年数据为例,出口额最大的商品仍为植物提取物,中成药出口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占比仅为9.9%。
 
    另外,从2001~2011年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中成药产品的出口额,从2001年的0.9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2.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仅为9.7%,远低于中药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18.4%。从我国中成药占中药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来看,该值已从2001年的21.1%,下降至2011年的9.9%,占比持续下滑。
 
    中成药是最能代表我国中医药文化的产品形式,也是我国中药产品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最有利形式。然而,目前我国却仅在植物提取物等原料型产品上具备一定优势,多数中药产品,包括中成药产品在国外仅能作为食品、膳食补充剂或其原料使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药品属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及各国监管要求的不断提升,我国中成药出口不断遭遇了来自法规和技术方面的诸多壁垒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药企也在中药国际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中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依然处于成长阶段,与许多跨国制药企业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的推动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国际化初具雏形
 
    中药国际化在三个层面上均取得了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国门,并为世界所接受。
 
    对于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向全球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第二层次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第三层次是中药标准为世界医药主流市场所接受,中药产品作为药品进入主流医药市场,我国中药企业、跨国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共同配置世界中药资源。
 
    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中药产业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并呈现出如下发展特点:
 
    第一,参与国际注册及认证的企业逐渐增多。随着中医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认,我国中药企业先后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联酋、俄罗斯等国获准以治疗药品形式注册。另外,以神威、兰州佛慈、地奥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中药企业,近年来主动申请国际高端认证,例如澳大利亚TGA认证、欧盟GMP认证等,希望通过认证方式获得进入欧美等主流医药消费市场的优先权,并已初显成效。
 
    第二,海外融资与并购步伐加快,国外营销网络开始建立。随着中国药企实力的增强,“走出去”投资已不是神话。例如,天津天士力除入股欧洲最大的中药批发企业荷兰神州医药公司外,还分别在非洲、欧盟、俄罗斯、越南等建立自己的独资公司,在非洲年销售额已超过2000万美元。

 
    第三,主流医药市场药品注册步伐加快。近年来,中药企业加大了科研力度,一批自主创新中药产品正在欧美进行临床试验,或以药品身份注册上市。

    企业各施各法
 
    以同仁堂和天士力为主的国际化先行者,已初步探索了较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渗入当地市场。
 
    对于中成药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化竞争这一问题,目前尚无统一范式。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企业在中药国际合作中,应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产品特点,对合作模式积极进行探索。
 
    以传统中药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为例,其多元化国际战略是:借助海外华人推广中医药文化,逐步打开市场;加强传统中药的二次改进,创建自己的中药国际标准,并与西药国际标准双向接轨;在细分各目标市场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如合资、独资、特许加盟、连锁等)以及销售模式。
 
    此外,企业还应在营销思路上苦下功夫,重视属地管理和营销模式,积极融入当地市场。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密切合作,可使企业产品销售得到保证,通过对当地教育、卫生、就业等事业的支持,也可得到民众对企业品牌的了解和认可。同时,招募本地员工并进行培训,也可减少企业文化与当地环境间不适应现象的发生,有助于企业在当地的发展。
 
    相信随着我国新版GMP标准的实施,以及中外GMP互认工作的推动,更多的企业可以跨越这一难关。
 
    正如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言,中医药国际化合作需遵循“先内后外、先文后理、先药后医、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民后‘官’”六个原则逐步推进。而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企业仍可采用更为灵活的合作方式,积极推进中成药产品的国际注册及销售工作,推动我国中药国际化进程。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