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探索康养旅游 四川巴中走上药旅融合创新之路

2018-11-30 17:20:42    来源:经济日报

俗话说:好药治病,劣药致命;药材好,药才好。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整个中医药产业链的重要源头,要想保障我国中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采用仿野生的生态种植方式,从源头上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近年来,四川巴中道地中药材(以下简称“巴药”)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将中药材仿野生的生态种植方式和药材质量两方面切实做好种植和生产把关。巴中市作为四川省重要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万亩,中药材种植业年收入约32亿元。据巴中市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0年全产业链综合经济总产值实现100亿元,全面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扶贫攻坚进程。

模化绿色种植 严把药材质量

“生态环境好,土壤酸碱度适中,适合中药材种植。”四川省平昌县食药监局长何光明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巴中市巴州区采取重点发展川明参、虎杖、栀子等,恩阳区重点发展川明参、银杏、栀子等,平昌县重点发展红花、丹参、栀子等,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中药产业化发展格局。

一改过去村民零散种植不成规模、“单枪匹马”闯市场难成气候的发展瓶颈,巴中市把巴药产业作为脱贫攻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助农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科学规划产业发展,采用“企业+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规模发展巴药种植。

为严把药材质量,公司和合作社严格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植、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收割、统一收购”的“七统一”技术。各区县食药监局牵头,整合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力量,并邀请省农科院、四川大学专家,开展巴药种植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

此外,积极保护野生道地药材,对市场紧缺、用量大、前景好、具有地域优势的药材,推行野生抚育技术、人工繁育技术,加强野生抚育基地、优质原料药生产基地和良种基地建设。

建园区畅销路 打造“巴药”品牌

为更好迎合市场发展,巴中市在部分区县配套建设药材加工厂,对中药材进行粗、深加工,建成了巴中经开区食品医药工业园等5个园区及“巴药网”,现有药品生产企业6家,拥有药品品种79个,批准文号107个,逐步打造“巴药”品牌。

为了破解市场销售问题,巴中市加强拓展药材订单销售市场,对接大企业大公司大市场,签订销售合同,打通药材产品销路,逐步实现了巴中市中药材产业从单纯原材料供应向产品加工、研发、物流、商贸全产业链推进。

土寨村引进业主杨鹏程介绍说,今年药材种植有300万元入账,目前,已为公司盈利30多万元。产业有了销路,公司发展劲头足,杨鹏程计划再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药材,常年容纳80多个村民园区务工。

探索康养旅游 走上药旅融合创新路

随着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发展,巴中市立足森林康养,以巴药为载体,围绕“药、医、养、食、游”全链发展定位,推广“中草药+康养”、“中医药+旅游”模式,实现巴药产业、医药养生、文化旅游联动发展。

近年来,巴中市创新推出巴药自然景观游,探索“林药、果药、药旅、药养”等复合经营模式,让巴药搭上旅游“顺风车”,走上药旅结合的创新之路,打造出巴山蜀水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头一年过年回家,田里的巴药还盖着地膜。第二年回来,村里已经在发展旅游了。”47岁的贫困户赵天文告诉记者,自己在村里开了个裁缝店,闲暇时到巴药基地务工,或者是去农家乐帮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

(经济日报 记者:李盛丹歌 责编:李苑)

标签:
乡村振兴四川中药产业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