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一湾清清河流 留住美丽乡愁 ——四川省三台县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侧记

2018-11-21 15:29:18    来源:川报观察

一湾清清河流 留住美丽乡愁 ——四川省三台县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侧记

塔山镇供水工程

一湾清清河流 留住美丽乡愁

——三台县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侧记

行走在梓州大地,一条条清澈的河流,在山川田野间潺潺流淌;一座座明镜似的塘库堰,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美丽的田园村庄……

自河长制工作开展以来,三台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河流治理与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相结合,强化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不仅留住了一条条清清河流,更留住了一段段美丽乡愁。

资源优势扩大

产业更加兴旺

搬开水闸,汩汩清流漫过麦冬地。

“水浇灌得勤,麦冬长势就好。”站在地边,林祖友眼里充满了期待。林祖友是花园镇白衣村人,凭借着地理优势和涪江水的灌溉条件,他常年以麦冬种植为主,两亩多地的麦冬能为他家带来2万元左右的收入。

作为全国麦冬的主产区,三台县“涪城麦冬”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80%以上,从事麦冬种植和相关产业的人口30余万。“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成就了涪城麦冬这一道地药材。”县麦冬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90%以上的麦冬都集中在涪江、凯江两岸沿线镇乡。

在花园镇,记者看到,三面光的沟渠纵横分布在广袤的田野上,清凌凌的江水顺着沟渠缓缓流淌。“河道和沟渠有专人监管,群众乱扔秸秆和垃圾的情况越来越少,如今水是越来越清亮。”涪城村党支部书记张万友说,河长制实施以来,河湖流域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系统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依靠丰富的水资源,全县各镇乡不断创新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在双乐乡王家堰村,稻鳅共育模式让群众在增收的同时,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卫生文明的风气逐渐养成。

江河更加秀美

乡村旅游火爆

“河长制实施过后,走到哪里都是山清水秀的景象,来农家乐休闲观光的人是越来越多。”潼川镇越晴家庭农场主岳良明对河长制工作的扎实开展颇为感慨。一直在外务工的他流转土地,种植优质水果,并开办农家乐,清澈明净的凯江河为他带来滚滚财源。岳良明说,环境越来越好,他对搞好乡村旅游充满信心。

结合河长制工作,三台县把水生态保护与生态乡村、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全县江河湖库生态安全在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各地乡村旅游日益红火。位于富顺镇桃花河畔的德天农庄,依河而建,山青水美,随处可见垂钓的游人。返乡创业的农庄主人说,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养水,自己是沾了这一河清水的“灵气”。

在景福镇鲜家嘴村,沿着栈道行进,一河清流,满目苍翠,若是五月,牡丹盛开,景致怡人。河长制落实后,该镇进一步规划,通过整治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使绿水与青山、村落、牡丹观光园有机结合,令鲜家嘴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村生态旅游的绝佳之地。今年五月,首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在该村开幕,吸引近4万游客前往赏花休闲,带动当地农户人均增收近200元。

同时,该镇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柑橘、莲藕、蔬菜等种植,增加群众收入。据了解,今秋,该镇仅儿菜种植面积就达1800余亩。“看山游水赏牡丹、吃农家生态伙食”已成为该镇一大特色。

优化村容村貌

建设美丽乡村

在让河流更清的同时,三台县还抓住贯彻落实河长制的机遇,积极搞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工作,让沿河的一个个乡村变得美丽动人。

坐落于湖库岸旁的乡村,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得天独厚。但同时也会因生活中的卫生文明搞不好而影响绿水青山的持续传承。为落实上级关于河道治理及河长制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鲁班镇在“一员两护”工作机制基础上,加大鲁班湖库区环境整治,通过绿化亮化美化等库区治理工程,真正做到了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留住了鲁班湖一方洋洋碧水。

“我们将村容村貌及各种卫生整治标准连同河长制的宣传融合在一起,让各家各户都清楚,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该镇镇长李兵介绍,为防止库区一、二次污染,镇里还加大沿湖养殖场的整治和治理工作,并充分利用污染物变能源和有机肥料,发展藤椒和蔬菜产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河长制的实施,三台县各地临江临河临库的乡村文明卫生标准都有了硬性规定,为美丽文明乡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刘玉明)

标签:
乡村振兴四川绵阳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