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4300米高原上的藏医药扶贫村

2018-10-25 15:52: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原标题:羊八井,在藏语里是广阔之地的意思。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一座藏医药健康扶贫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4300米高原上的藏医药扶贫村

从西藏拉萨市区出发,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当雄县境内。当彩渠塘村出现在眼前时,作为“老西藏”的才多,也感到十分震撼。

海拔4300米的高原上,一片乳白色藏式房屋整齐伫立,占地300多亩的羊八井镇彩渠塘村与高远的蓝天和荒芜的草场相比显得格外醒目。

作为风湿病患者集中搬迁安置点,这个被藏布曲河流和廓琼岗日冰川环绕的新村,村龄还不满一年。但作为西藏自治区藏医药参与健康扶贫的试点,彩渠塘村正刷新着藏医药的“扶贫速度”。

为藏区风湿患者找“新家”

因病致贫,像一根刺,曾将索朗旺堆牢牢地“钉”在故土——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

索朗旺是家中的壮劳力,患上风湿后只能在家卧床休息,失去了劳动能力。而高额的治疗费用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索朗旺堆所居住的那曲市,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含量全年不足平原地区的二分之一,全年有200天刮着8级大风。与阿里地区和昌都市一样,因气候条件恶劣,这里也是风湿病的高发地带。

在这些地区,像索朗旺堆家这样因为风湿类疾病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还有许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为了帮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而不是简单“数字”意义上的脱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竭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在藏医药理论中,治疗疾病要从饮食起居入手,居住环境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多次走访调查后,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为索朗旺堆这样的家庭搬家。

搬到哪里?

在全藏区范围内搜索,地热资源丰富的羊八井彩渠塘地区是治疗风湿病的最佳选择。但是,“彩渠塘”在藏语中意为“盐碱地”,在盐碱地上建起一座能为患者治病的扶贫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脱贫,就要敢啃硬骨头。2017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风湿病患者跨地市集中搬迁安置试点工作,把实施风湿病患者异地搬迁安置作为切断因病致贫“病根”的重要举措。

2017年7月,搬迁工作正式展开。在此之前,西藏自治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筛查,在昌都、那曲、阿里等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找到患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群众;建村,为贫困户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和诊疗场所;寻医,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选拔2名藏医外治科专家常驻羊八井扶贫搬迁点,同驻村工作队一起为群众进行风湿病诊疗。

当索朗旺堆得知自己通过了筛选,成为健康扶贫对象的时候,他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2018年4月,搬迁工作完成。来自那曲、昌都、阿里3市的625名居民就像搬进新家时种下的旱柳一样,在这里扎了根。其中,像索朗旺堆这样患有严重风湿类疾病的,有171人。

走进彩渠塘村,处处都能看见扶贫细节。为了让村民有舒适的诊疗环境,不仅房屋宽敞明亮,家家户户还建有温泉池,“打开水龙头,在家就能进行温泉治疗。”刚从那曲市尼玛镇搬迁到这里的央宗难掩兴奋。

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闫冰介绍,目前,彩渠塘村的各项配套设施正在紧张建设,基本实现了“照明通”“电视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温泉水通”。

藏医药免费诊疗得民心

集中搬迁,对于很多故土难离的藏区人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诊疗和药品全部免费”这样的好政策却让这些搬家的患者充满盼头。

早晨9点,当高原的阳光唤醒这座年轻的村落。位于村中心的一处小院里已经挤满了来看病的患者。

今年4月25日,这处小院有了新的名字——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风湿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它是西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牵头,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选派医生成立的基地,拥有2间药浴室、5个局部药浴桶和4个病床。

现在,这里也成了患者们临时的诊疗室。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工作队负责人才多是这个小院里炙手可热的“明星”。很多患者等一上午,就是为了让才多为他们把个脉,开次药。

经过口服藏药,特色药浴、涂擦等外治法,从不能起床到可以自由活动,索朗旺堆只用了2个月。而搬到这里较早的丹达,治疗已经1年,风湿疼痛也大大好转,不仅可以自由活动,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放牧活动。

“亚古都!亚古都!(好!好!)”感受到藏医药疗效的风湿病患者,都用藏语表达对医生的感谢。

在诊室的墙上,挂着每一位就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医护人员为每一个风湿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清楚地记录了患者的血压、就诊时间以及用药情况。完代草说,每隔一个月,医护人员还会对所有的住户进行巡诊和回访,如果疾病严重,基地会帮助协调和护送病人到拉萨检查或住院治疗,确保每一位病人的治疗及时、有效。

为了将宝贵的治疗经验留下来,藏医院专家同时对村医进行一对一指导,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并组织开展对藏医及温泉治疗知识的学习,使患者可以在家里进行康复锻炼。

截至2018年7月1日,医务人员已经给536人发放了免费药品,总计约为4.1万元,给106名患者进行了药浴治疗,还为4名村医进行了“传帮带”培训。

闫冰介绍,为实现免费治疗和科研成果双推进,目前这一诊疗项目已经列入西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藏医药局局级课题,安排专项经费150万元,并同时在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和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支持。而这一科研项目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防治风湿病这一西藏地区常见病,造福人民。

治病、创收两不耽误

健康状况的改善增强了部分贫困群众的劳动意愿。为了在治好病的同时增加收入,很多贫困户都投入了创业、就业大军。

扎曲一家7口分到了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由于甜茶和酥油茶是广受藏族群众喜爱的饮品,她利用一楼的空间开了一家茶馆,每月至少能挣200元。

与索朗旺堆一起搬来的,还有他的妈妈和姐姐。

今年,他的姐姐报名参加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组织的护理人员培训班,免费学成回来后,她能够运用学到的藏医药知识为这里的患者和老人提供护理服务。

为了让贫困群众有可持续收入,彩渠塘村组织转移就业培训293人次,包括汽车驾驶技能培训、语言培训、厨师培训、保洁培训、残疾人康复技能培训等,确保了搬迁群众每人至少掌握一门务工技能。

一些经过治疗后好转的患者,通过政府的帮助,也可以在家里自主创业,或去拉萨市区就业。

珠桑在经过一年的治疗,病情好转后已经可以承担简单的劳动工作,她参加了村妇女主任组织的扶贫车间,利用自己的手工艺编织技术经验,每月可以多挣1500元。牧民达娃、加措等人,通过培训掌握相关技能后到拉萨务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目前,由村民自主创业在村里兴办了15家商店、5家茶馆和4家台球室。除此之外,彩渠塘村在附近投资3900万元创办了一个绵羊短期育肥基地,每户以分得15只绵羊的形式入股,既可以解决一部分牧民群众就业,年底每家每户还可以拿到分红。

“我们治好病的同时,还挣了钱,生活越来越好了,也不想离开这里了。”扎曲那黝黑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在村口,村民们垒起一座玛尼堆,上面飘着彩旗,象征着贫困群众对于新生活的美好希冀。未来彩渠塘村的规模还会不断扩大,计划分3期建设500套房屋。这个“搬出来”的彩渠塘村将带领着村民治好病,拔穷根、走富路,共享幸福生活。

标签:
乡村振兴藏医药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