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16日,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饮食用药安全江淮行”集体采访活动走进亳州。多家中央驻皖及省直新闻媒体聚焦亳州中药材市场监管和代用茶产业发展。 此次采访的媒体有新华网、央广网、央视网、人民数字等中央驻皖媒体及安徽综合广播、安徽法制报、新安晚报等多家省直媒体。采访的内容主要是我市代用茶产业的发展以及亳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 在座谈会上,亳州市食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殿伟详细介绍了我市代用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食药监部门如何利用监管来推动产业发展的措施。 我市代用茶产业发展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借助“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历史秉赋和天然资源优势,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为我市代用茶发展提供了原药材加工食品的便利条件。截至2016年10月份,全市共有代用茶生产企业350家左右,初具产业规模,而且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代用茶产业已成为我市青年创业和中小型企业创业的热点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了加强监管,强化服务,亳州市食药监局提出“监管与服务并重”通过简化办证程序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培训指导、形成产业集群等一系列手段,努力推动代用茶产业发展。其中, 由谯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起草,经专家评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代用茶》(编号为DB34/2607-2016),经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式发布。该标准公布时间是2016年3月3日,从6月3日起正式实施,实施后强制执行。这是由我市主要起草的首个涉及食品安全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对于我市乃至全省意义重大。一是填补了我市及全省代用茶行业无生产及监管依据的空白,二是标准中对 原料范围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为企业生产提供依据。三是大大减少生产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16日上午,采访团一行来到康美中药城实地采访。亳州市中药材专业市场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局批准设立。市场规模、上市品种、交易量均居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首,素有中华药都之美称。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全资收购了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投资15亿元,在亳州市南部新区新建了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总建筑面积约122.1万平方米,目前共有中药材样品行2744个,精品屋267间,中药材经营摊位2923个,中药材商铺1040个。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日人流量约为5万余人次,中药材经营品种2000余种,年交易额约230余亿元。 亳州市食药监局专业市场分局在成立至今,认真落实中药材市场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以中药材质量为重点,强化对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原中药材交易中心周围中药材固定门店及马园香料市场中药材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以监督抽验为手段,加大对易掺杂使假、染色增重、滥用硫磺熏蒸等重点品种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中药材市场专项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增强市场中药材从业者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市场内的中药材质量,有效促进市场内的自律诚信建设。今年以来,截至11月15日,出动执法人员2135人次,共检查中药材经营摊位22661家次,中药材固定经营门店3849家次。 不仅如此,亳州市食药监局专业市场分局还严格落实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商业有限公司作为市场开办者的主体责任,通过三项措施来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 一是由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商业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交易大厅摊位和样品摊位中药材市场准入和每日巡查工作,建立日常巡查记录和建立经营户日常巡查档案,并做好巡查记录。 二是建立诚信引导机制。由康美(亳州)华佗中药城商业责任有限公司联合药商理事会联合评选,分局对评选内容和对象进行了指导。评选出中药材专业市场“诚信经营之星”。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表彰,充分发挥受表彰药商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秉承诚信守法经营的经营理念,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2015年,共评选出95名中药材专业市场“诚信经营之星”。 三是积极发挥“药商协会”作用。从固定门店、样品行、摊位等不同区域,按1%比例选举若干个会员、副会长、会长,成立药商协会。鼓励和引导药商参与中药材市场规范管理中来,通过整顿内部经营行为促进行业自律,参与中药打假行动,及时提供中药材市场管理有关信息,号召会员举报制假售假行为。充分发挥药商协会在行业监管中的参与作用,建立便捷沟通、交流、合作机制,建立规范药业行业秩序,源头杜绝中药假冒伪劣的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