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药命运需摆脱煎熬 创新技术要大刀阔斧

2012-03-02 11:13:08    来源:慧聪制药工业网

    中药国际化、现代化是中国医药界一个长久的命题,然而,最近把它再次推向焦点位置的,是《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医药工业重点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新品种、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新型药用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加快推进各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促进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其实,早在此前,国家连续多次对中药现代化的政策倾注,行业分析师罗小君当时就进行过相关评论,热切呼盼全行业围绕这一命题共同探讨突围之道。

    2002年,国家出台《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政策角度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明确提出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2007年,国家颁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强调创新在中药发展中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国家意志层面的觉醒和关注,令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曙光在望。

    然而,与此同时,摆在中药现代化面前的难题又是那样的深沉千年,积重难返。

    从种子抓起:中药资源产业要雄起

    中药材原料价格一路向上,屡涨不跌,令中成药企业叫苦,这恰恰是当前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第一道难题。行业分析师罗小君认为,归根结底,一是中药药材基地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在真正落实上力度还远为欠缺,二是中药生产企业与药材生产地的脱节。

    当然,一些省份充分意识到这一瓶颈,同时也是商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编制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宁夏)基地建设规划(2011年—2015年)》指出,“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建立中药产品开发、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和枸杞保健四个专业化生产基地,并在宁夏北、中、南分别建立枸杞产业带、沙参药材产业带和冷凉药材产业带,集中力量打造枸杞、甘草、回药三大具有显著地域及民族特色的系列品牌。同时,建立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基地,着力提升中药科研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区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年收入超亿元的中药品种,中药总产值达到70亿元。贵州省刚将于“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和规范化种植产业基地,至2015年力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0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达120万亩。

    对于药企与基地脱节问题,国家也积极倡导中药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应与中药材产业化基地靠拢,与中药材的采制工序相结合,连续进行,一步到位,为创建中药炮制大规模工业化的新生产线,促进饮片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是,目前这些美好的图景还主要停留在启动乃至设想层面,落实如何,能否有更多的企业和人士加入这一巨大机遇中来,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中药也锋利:创新技术要大刀阔斧

    “换汤不换药”,这是罗小君对中药创新现状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评价。长期以来,中药的创新技术能力建设乏力。相关数据表明,1985年以来,经国家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中药新药已经超过1000个,其中以剂型改变获准的新药最多,其次为以新处方为特点的新药,而单味药有效组分、中药注射剂新药和扩大临床新适应症的新药数量均较少,以新药材或单味中药有效成分为特征的新药更是难得一见。可见,我国中药新药的创新性科技含量尚不高,多数新药的创新点只是对药味和剂量稍作变化或者是制备工艺改变不大的剂型改进,在中药的高效和质控方面仍缺少重大创新性突破。另外,中药新药的开发主要瞄准国内市场,开发的中药新药很难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

    有创新,才有生命。要在风起云涌的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创新尤其是中药产业的血液所在。一方面,国家要加强已有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要加强以企业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实施力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当然,还应加快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等,来提升中医药研究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近,广药集团携手诺贝尔奖得主穆拉德博士,在中药创新方面迈出的应是令人期待的一步。类似合作,还应更多、更广泛地涌现,形成热潮。

    中药不是毒药:用质量把关重塑中药

    虽然西方国家也日益开始认同中药的疗效和存在意义,但中药屡屡出现的中毒、副作用事件,令中药形象的树立大打折扣。罗小君与行业人士交流时认为,质量瓶颈不解决,中药国际化必死。

    一方面,政府应建立规范市场的管理制度,强化对假冒伪劣药品的市场清理,为中药规范化使用扫清市场障碍。健全中药材的栽培、干燥和储备管理体系,净化中药材原料市场。另一方面,应制定重金属、农药残留、微生物及外源性毒素等检测标准,切实执行。对于一些争议性中药成份,应运用现代科技,加大临床研究力度。只有中药形象、口碑真正建立起来了,中药的世界通途才会彻底敞开,中药的魅力才会完全属于世界。

    中药营销:让国际市场水到渠成

    中药的营销思维要进一步世界化。面对东南亚多个国家中药出口业的竞争,我们应当在反思与学习中进步。中药不仅要争取市场,更要积极创造市场、开拓市场。积极推进中药国际化战略,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走之路。国内市场是基本,而国际市场则是高额利润来源,是当代医药强势企业应有的抱负所在。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研究,建立既能反映中医药特色又能为国际接受的、与国际接驳的中药标准体系,促进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的认可度。同时,积极改善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环境,规范出口环境,加强规范管理,避免无序竞争,促进中药国际市场的开拓。

    中药国际化,是一个全环节、全过程的命题。从源头到市场,等待我们的,是磨砺,也是前所未有的宏大国际机遇。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