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把希望播种在田野上

2019-11-19 14:44:34    来源:黄石日报

精准扶贫,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下陆区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铸牢产业扶贫引擎;做好全方位服务,用力、用心、用情抓好产业扶贫,让产业立起来,扎下来,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立足资源找出路

5日,阳新枫林镇长圳村,一望无际的金丝皇菊,金灿灿的花朵开满枝头,延绵成一片金色的画毯。

“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就业,好得很。”44岁的村民何灵芝,手拿提篮,站在花丛里,娴熟地摘下一朵朵金丝皇菊,放进篮子里。据介绍,像她这样在基地打零工,一天的收入上百元。

“80亩种植基地,一年从地里刨出的钱可不少。”长圳村村委会主任刘玉良,正招呼着工人,将一箱箱装满金丝皇菊的货框装上车,运往烘干房进行深加工。

刘玉良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产干金丝皇菊100—150斤,市场价在100元每斤左右,今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费用、务工收入等,一年给贫困户带来10万元的增收。

“产业扶贫是确保脱贫长久性、稳定性的必由之路。”下陆驻枫林镇扶贫总队队长陈强说,下陆区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下陆模式”,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引导与服务并重,让产业成为致富增收的强引擎。

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该区根据每个村的资源寻找出路,精准发展产业。引导长圳村、水源村依托山场资源,发展腊米等中药材主导产业。帮助石田村依托石田古驿景区资源,发展农副产品观光、采摘、加工产业。帮助坡山村依托大户合作社,发展散养土鸡产业,实现贫困户产业带动率达80%以上。

目前,该区对口帮扶的5个贫困村中,发展了腊米、党参、杂柑等主导产业10余个,一大批种植项目、养殖项目在各村扎下根,成为了当地一座座绿色银行、致富的钱袋子。

让产业扎下根

由于采摘期有限,销售期短,摘下来的金丝皇菊成了一大难题,刘玉良曾为此而担忧,但很快,今年3月份,该区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投资100万元建起了烘干房。目前,金丝皇菊正进入采摘期,进行深加工后将进行上市销售,将大幅提升产业的附加值。

“我们全力当好推销员。”下陆区驻杨桥村扶贫工作队长刘志豪,这段时间忙着为农户们的农产品销售忙上忙下。他们短短一个多月,帮助当地销售生态米1.3万斤。据介绍,2017年以来,全区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累计为该村贫困户销售米油禽畜等农产品价值近10万元。刘志豪表示,工作队还将广辟农产品销售渠道,探索电商方式,鼓励脱贫户发展种养殖业,确保持续稳定增收。

产业扶贫,扶在实处,做在细处。为推进产业扶贫,该区协调募集扶贫资金630万元,其中各级配套扶贫资金470万元,号召企事业、机关单位募集扶持资金及物资160万元,补齐各村产业发展资金短板。同时,在驻村工作队中配备农业技术专家进行蹲点,开展技术服务。每村设立产业技术指导员,培养出一大批产业项目技术骨干,确保各村产业的顺利发展。

畅通渠道,牵起两头线。该区依托辖区信息、物流、市场等资源优势,打造众多销售平台。开通“精准扶贫枫林农特”超市专柜,实现农超对接,举办润信农批物流园组织的扶贫产品展销会,与鄂东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达成展销合作。线上打造微信商城销售平台,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选购优质的产品和农副产品,线下开展年货展销和村级“年货节”。去年由下陆区和枫林镇政府共同举办的“枫林镇年货节”,活动当天销售收入达30.2万元,打造了“枫林年货节”品牌。

“让产业扎下根,打造稳定的增收致富引擎。”陈强表示,今年,该区将继续在产业扶贫上使巧劲、下苦功,留下一片扶贫产业,培养一批致富能人,打造一批产业基地,畅通销售市场网络,进一步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实现长久的致富增收。

 

标签:
乡村振兴金丝皇菊枫林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