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互联网+中药材”供应链创新模式探索

2019-08-15 17:33:01    来源:中国中医报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作为中医药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材行业也发展迅猛,但中药材行业中间环节过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和困难,导致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成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阻碍。本文就“互联网+中药材”供应链创新模式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找出一条高效、高质量的中药材行业发展之路,促进中药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市场规模 及发展前景

中药材资源前端发展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几年的战略地位已逐步凸显。中药材产业作为中药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驱动下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2017年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10%,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

中药材生产后端饮片、中成药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巨大。数千年来,我国已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在产学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药材生产后端饮片、中成药市场也得到井喷式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8~2023 年中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指出,2018~2023 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销售收入将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速,预计到2023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销售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中成药生产行业销售收入达到6585亿元,2016~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9.62%,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9509亿元。

中药材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热潮掀起,中药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近6000万亩;可种植品种有300~400个(占总品种30%),生产量占总供应量的70%以上;规模种植近200个品种,占常规使用品种的40%以上。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医药法》《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给中医药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截至目前,全国多个省(区、市)也发布了中药材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其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逐渐加强,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中药材产业流通环节 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中药材产业各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严重阻碍了我国中药材产业朝集约化、质量化、效率化方向发展,成为制约我国中药饮片、中成药乃至整个中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种植、加工方式不规范,中药材原料质量难保证。中药材产区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以农户自行种植、加工为主,大多数中药材因农户滥用农药、施肥不规范等原因造成其药用价值流失;加上加工环境差、设备落后、集约化程度低,药农药商为了节约用工成本,往往以简便、快捷的方法对药材进行加工,中药材原料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中药材仓储环境堪忧,集约化程度低下。目前有些中药材产区还只是一家一户经营,没有能力建成集约化的仓库;在各大市场经营的药商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一般租用民房来堆放药材,同样也没有能力建设集约化的仓库。有些仓库破旧不堪,多种药材混乱堆放,甚至与其他杂物堆放在一起,环境脏乱,导致药材虫蛀、霉烂、变质。甚至在药材发生霉变后,一些商家通过煮制、上色、增光等手段,将变质的中药材充优销售,不仅无法保障质量,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

流通环节过多,效率低下。中药材的流通模式呈现多环节、低效率的特点。中药材产出后经过市场商贩多次倒手才能进入实际消费,有的中间环节多达10余次。由此造成层层加价、掺假率高的问题,人为地增加了中药材与饮片的交易成本,加大了消费者的负担。

溯源系统不完善,难以把控中药材原料质量。中药材只有从头到尾都做好,才能保证其质量。目前中药材行业内的追溯系统基本都是基于某一个环节的追溯,无法全面把控药材质量。由于缺乏对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等信息的追溯和共享,又没有相应管理软件对中药材生长过程进行追溯,极易造成农户种植、加工以及仓储过程中不规范操作,最终使产出产品量高质低,甚至农残重金属超标,质量无法保障。

中药材生产端检验检测能力缺失。长期以来,中药工业企业、饮片企业具备检验检测能力,但是中药材源头生产在农村,药农既缺乏资金购买检测设备,也难以招募到专业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无法形成有效的检验检测能力。而送至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耗时长、费用高,普通药农药商难以承受。产地给药企供货只能盲目交货,药材到了药企再检测是否合格,造成大量因不合格而产生的退货,部分企业的中药材原料退货率达到40%以上,造成大量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以“互联网+”探索中药材供应链新模式

产业链是一个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其中每个环节都能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但在农业小规模、分散性的作用下,我国中药材产业链虽然存在的价值环节较多,但却未形成一条覆盖全环节的供应链模式。基于此背景,以“互联网+”手段,将中药材产业链中的各环节联系起来,有利于推动我国小农经济集约化,以及中药材产区经济发展。笔者建议以下方面进行“互联网+中药材”供应链创新模式探索:

规范化种植、生产管理。建议中药材行业平台企业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品种优选、土壤优化、栽培管理规范化等技术研究,提高中药材原料质量。同时,辅以信息体系、电商体系、溯源质控体系等高新技术集成,保证种源清晰,提高传统中药材科技种植含量,提升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区域脱贫增收。

规范化、集约化产地初加工。中药材源头初加工是中药材品质保障的重中之重,产地初加工工艺的先进性是品质保障的基础。产地具有独特的原料分级优势,是探索优质加工工艺的最佳环境。

规范化仓储基地。中药材行业平台企业应在产地建设符合中药材特征的专属仓库,提高药材质量,并运用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对入库、出库货物进行实时追踪管理,同时直接对接中药材行业专属电商交易平台,实现仓单交易。工业企业在电商平台采购中药材原料时,可直接通过高清视频系统观看到货物情况,下单采购后货物可继续存储于仓库中,需要使用时再随时调取。

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为加快中药材种植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中药材行业平台企业应自主研发一套适用于市场的、从源头到销售终端全过程管理的溯源系统,构建从种子种苗、田间管理、采收到初加工、仓储、贸易、物流的全产业链条溯源体系,实现对中药材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中药材质量源头检测。在源头检测、分级是减少外源物“污染”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多层次划分药材等级的最佳环境,也为药厂、饮片厂、外贸等各方需求单位创造了更多的个性化等级需求。中药材行业平台企业可以采用在产区建立检测中心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合作的形式,帮助当地药农药商辨别药材内在质量,提高贸易成功率。

产业链延伸——社区健康赋能模式。建议相关企业开拓消费端市场,利用健康行业大数据,精准研发保健产品、健康食品、功能饮料等消费端产品,并依托社区或社交电商等渠道,构建社区中医药大健康服务生态圈,通过这一形式将我国中药材信息、种植、初加工、仓储、溯源、检验检测、贸易等延展至社区,拓宽中药材行业产业链。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仓储、溯源、检验检测以及贸易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产业闭环,有效提高中药材行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赵文娟.“互联网+道地药材”供应链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9.3(182):48-52】

 

标签:
互联网中药材供应链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