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2018-09-26 10:24:47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9月20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首批“高精尖”培育项目《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在该校成功举办。会议由该校协同创新中心和课题组共同主办,特别邀请了新闻传播界、中医药学术界、中医药传播界的专家和领导出席,就课题研究方案、中医药传播的成就及经验、中医药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等议题,进行了学术论证和研讨。出席专家论证会的特邀专家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博士生导师范吉平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刘国正,新华社高级记者、《经济参考报》编委王小波,北京卫视原副总监、《养生堂》监制及总策划、《生命缘》及《我是大医生》创办人张丽。原定出席的国医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改革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孙光荣教授因临时公务未能出席,特提交了书面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特邀专家及领导与课题组主要成员合影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是全国新闻传播院校中第一个以“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为研究对象的创新课题,面对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开创中医药传播学的研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既具有较为重大的学术价值,能有效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能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播的实践提供智库式学术指导;中国传媒大学将该项目立项为首批“高精尖”培育项目之一,体现了学校的远见卓识,值得赞许;课题组成员主要是来自新闻传播学、中医药学两大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组成合理,具有交叉融合的优势;课题组确定的出版《中医药传播学》专著、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医药传播研究智库机构、完成“中医药传播专业”学科论证及人才培养方案等目标,涵盖中医药传播学的理论奠基、谋略整合、人才培养等三大主要环节,对中医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代表学校致辞,该校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晖教授对该校设立“高精尖”培育项目的初衷及特色作了介绍,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曹三省教授、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宋金宝副教授出席会议。课题组组长、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唐远清教授,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淑军博士,中国医促会国际医疗旅游分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侯胜田教授等20余名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会场

段鹏首先对出席论证会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诚挚欢迎,对唐远清与王淑军领衔的团队成功申报该校首批“高精尖”培育项目表示祝贺。他介绍,远清教授早年有中医学的学习及从业经历,后来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后仍一直心系中医药,进行着新闻传播学与中医药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今年他以此为题,成功申报该校首批“高精尖”培育项目,是他这些年在中医药传播研究领域厚积薄发的结果,可喜可贺!段鹏说,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原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起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乃至全球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中医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也必须纳入发展中医药的元素。近年来,中医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面对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历史机遇,我们传媒人有责任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谋大中医战略,走上大发展轨道。该校设立的“高精尖”培育项目《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是全国新闻传播院校中第一个以“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为研究对象的创新课题。设立该课题,是因为构建“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具有较为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看,构建中医药传播学能有效配合国家战略部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适应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从新闻传播、舆情监测、舆论引导等方面,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研服务及智力支持;从学校发展层面看,构建中医药传播学是贯彻落实学校“基础学科入主流,交叉学科创一流”发展方略的切实举措,能为学校学科建设开辟新的增长点,为该校培育具有学科特色和优势、高端、精品、拔尖的研究成果,搭建我国中医药传播学领域产学研用的开放式、共享式资源整合平台;从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层面看,构建中医药传播学,进行新闻传播学与中医药学交叉学科的理论布局和实践探索,能有效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为探索形成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提供新的路径。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晖教授在致辞中介绍称,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设立“高精尖”科研培育项目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推出一批在国内外相关学科、学术领域内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高端、精品、拔尖的标志性成果。“高精尖”项目既要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国家战略部署,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也要体现传媒大学学科特色和优势,推动学校科研的协同创新。远清教授申报的“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成为我校首批立项的“高精尖”项目之一,我们传媒人有责任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晖教授致辞

课题组组长唐远清教授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组主要成员情况、建构中医药传播学的时代背景及中医药发展及传播面临的总体形势、课题研究方案等向与会专家做了汇报。他分析道,近年来,中医药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医药发展面临舆情困境,对中医药的舆论质疑绵延难绝,反中医声浪此起彼伏;中医药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模式有待更新,水平亟待提升;涉中医“伪健康传播”现象泛滥,中医被污名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中药“涉毒”事件频发,安全性受到舆论质疑;假冒伪劣中药材频现,中药质量时受舆论质疑;中医教育存在一定发展瓶颈,毕业生改行增多。为此,要切实推进中医药的发展,必须两手都要抓:既抓好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也抓好中医药传播工作,宣传好中医药,做好中医药舆论引导,塑造好中医药的良好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中医药发展创造良好的媒介生态和舆论氛围。为此,应该尽快建立新闻传播学与中医药学的新兴交叉学科“中医药传播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要研究领域:中医药新闻宣传及舆论引导,中医药健康科普,中医药舆情监测及大数据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学及中医哲学,中医药学术传播,中医药古籍的现代教育及传播,中医药国际传播及教育,中医药影视剧创作,中医药公共关系及声誉管理,中医药广告及营销传播,中医药媒体经营管理,中医药与中国软实力建设等。在课题成果方面,课题组计划编撰出版《中医药传播学》、《中医药传播案例评析》两本著作,为中医药传播学奠定理论基石;筹建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医药传播研究智库机构;完成“中医药传播”学科论证及人才培养方案等。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课题组组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唐远清教授发言

课题组副组长王淑军做了补充汇报。他表示,很乐意参与远清教授主持的这个课题,是因为他在多年的中医药报道中,在实践层面遇到了不少难题,有很多思考,深感开展中医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希望借助远清教授在在学术层面的梳理、分析、提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致力于从政产学研用的多维角度,提升课题成果的价值。他分析道,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传播研究相比,中医药传播学研究除具有一般的共性特点外,在中西方文化持续碰撞、交融中,从学术和社会层面存在着戴着西方科学主义有色眼镜审视中医药的现象,这就赋予中医药传播学研究特殊的独有领域,应当加以重视。中医药传播学有三个重要的研究视角:一是做好中医药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中医药传播的关键任务,因此要从新闻传播学包括舆情分析视角出发,对中医药新闻宣传和舆情事件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对如何做好中医药的新闻传播和舆情应对提供智库式学术指导;二是中医药的首要价值,是其医学价值,因此要从健康传播视角出发,对比分析中医、西医,做好中医药的健康科普;三是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凝聚了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要从文化传播视角出发,在西方科学主义主导态势与东西方文化冲突的背景下,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中医药国际传播,打造中医药传播的中国话语、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淑军博士发言

课题组主要成员侯胜田教授在补充汇报中,指出中医药传播如何创新是课题研究的关键,对此他提出了四个方面:一是从传播主体方面,既要重视研究政府、媒体的中医药传播,也要重视研究中医院、中药企业、名老中医等机构和个人的中医药传播;同时,中医药并不只限于汉族的传统医学,还包括蒙医、藏医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也要研究其传播问题。二是在传播途径方面,要深刻认识媒介环境的变化,如今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对新媒体平台上的中医药传播更要重视。三是在传播的内容和技巧方面,有些比较紧迫的研究议题。如必须重视研究中医药国际传播的方法和效果,建议加强对留学生、外国人的中医药教学,让外国人通过体验中医药来传播中医药,让外国人将中医药带到世界各国;又如中医的医患沟通问题,是中医药传播的重要部分,与西医的医患沟通有不同之处。四是从中医药传播的效果方面,既重视中医药传播的社会效应、公益属性,也要重视中医药传播的经济效应,要研究中医药传播如何提升经济收益,以保障中医药传播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课题组主要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侯胜田教授发言

与会专家和领导就论证会的相关议题畅所欲言,展开了充分讨论。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在书面发言指出:面对中医药事业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大中医药战略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医药传播工作,确实应该探讨新路子、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就。为此,开展中医药传播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可谓应运而生、趁势而上!我拜读了远清教授和淑军社长发来的课题相关资料,深感这个课题既有很高的理论内涵,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传媒大学将该项目立项为“高精尖”培育项目,体现了学校的远见卓识,值得钦佩、值得赞许!我认为,课题组确定的编撰出版《中医药传播学》专著、成立全国第一家中医药传播研究智库机构、完成“中医药传播专业”学科论证及人才培养方案等目标,这实际上是关于中医药传播学的理论奠基、谋略整合、人才培养的三大主要环节,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希望并深信课题组能紧紧抓住“四主”:主攻方向、主体团队、主要项目、主导平台,衷心期待课题组的目标能尽早实现,从而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迈走开新步伐、走出新气象、走向新辉煌!

李亚婵副主任指出,课题很有价值,课题组确定的多学科交叉结合研究中医药传播的模式很好。她从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体系、传播手段、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传播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议。在中医药传播内容方面,她结合目前已经提出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健康文化”、“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三个概念,希望课题组要重视对中医药文化传播内容的分层研究。她指出,在中医药传播体系方面,目前主要有两块,一是以政府和主流行业媒体主导的公益性传播体系,二是以中药企业等中医药机构主导的产业性传播体系;她希望课题组要研究清楚如何协调好两大体系的中医药传播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完善中医药传播体系。在传播监管方面,现在自媒体众多,发布健康养生信息的门槛低,导致涉中医“伪健康传播”泛滥的现象,她希望课题组能对此研究出有效对策,研讨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监管标准。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婵发言

范吉平教授指出,加强中医药传播研究很有必要性。他建议,课题组要重视对中医药机构品牌传播、中医药健康科普等方面的研究,因为中医药的传播主体,除了政府、行业主流媒体外,中药企业、中医院、诊所等中医药机构,数量很多,是中医药传播的重要主体;关于中医药传播人才培养,应当多做调研,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如何设置学科方向;此外,要充分重视互联网传播途径和方法在中医药传播中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范吉平教授发言

刘国正研究员指出,这个课题意义重大,中医药要想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需要传播者既要有较好的新闻传播能力,也要对中医药知识有很好的了解,因此,课题组确立的培养中医药传播学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对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很有价值;建议课题组要重点研究中医药的国际传播问题,希望能通过中医药传播学,真正让中医掌握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让中医药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接受,造福更多的民众;建议课题组还要研究中医药的学术传播问题,比如中医药学术期刊,到底是不是该套用源自西方的学术期刊评价标准,很值得斟酌。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刘国正发言

王小波高级记者表示,很支持这个课题的研究,现在建设中医药传播学交叉学科,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备。中医药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受到中央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已到了多周期共振的阶段,处于爆发式大发展的前夜。他赞同李亚婵副主任提出的中医药传播分公益性、产业性两大传播体系的分类。他指出,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传播体系为主完全有必要,尤其要重视研究如何借力像新华社等主流权威媒体平台的作用。他同时强调,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医药传播还要重视以中医药企业机构的产业性传播体系,例如在微信、微博、抖音和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各种自媒体等。他认为,在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应有效整合中医药各个领域的资源和相关跨界资源,开创中医药传播的新局面,为形成中医药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建议,在政产学研用这五个方面,要更加重视从“产”方面的努力,让中医药企业机构多资助支持中医药传播,课题组也可以通过为中医药企业机构提供智库支持、为记者编辑提供中医药报道专业培训等方式,获得后续研究的部分资金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新华社高级记者、《经济参考报》编委王小波发言

张丽在发言中首先高度肯定了这个课题的重要性,她说,终于有人做这件早该做的事了。她结合自己多年前创办《养生堂》《生命缘》等知名电视节目的体会,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第一,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中医药的兴趣、关注度、认可度大大增加,现在是加强中医药的好时机,开展中医药传播研究可谓水到渠成。第二,中医药健康科普传播的内容有易学易懂易用的优点,但其门槛低,伪科学知识容易掺杂其中,民众难辨真伪,而且一些中医药健康科普传播的知识泛泛而谈,不同中医师传播的内容时常矛盾,甚至同一个中医师说的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的形象,为此,必须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播内容的精准化、精细化和科学性问题,对要传播的中医药具体知识,应该有比较明确的基本标准,建议课题组对此做重点研究,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第三,重视中医药的专业传播,名师、名药、明方、名著等经验传承,这是传播内容的重点,但过去不够重视,建议课题组加强研究。第四,现在传播技术高度发达,媒体机构众多,但中医药的新闻宣传不够,至今我们仍然没有一个纯中医的权威发声媒体平台,主流媒体和新媒体都没有。这很值得反思。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确认了中医对流感的疗效,他作为共同完成人承担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件事,如果有这么一个权威平台线上线下联动报道,无疑是一个很难得的宣传中医的机会。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北京卫视原副总监、《养生堂》监制及总策划张丽发言

在论证会上,课题组还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举行了课题组拟出版的专著《中医药传播学导论》出版签约仪式,课题组组长唐远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范吉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出版协议。(通讯员 吴雷 李秀莉 金旭阳 许艳艳 曹庆科,摄影赖星星)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医药传播学研究》课题专家论证会

课题组组长唐远清教授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范吉平教授签署出版协议

标签:
中医药传播中医药文化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