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医药立法满三月 产业盘活红利可期

2017-10-17 10:05:39    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酝酿三十载,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我国首部《中医药法》至今已经实施三个月余。虽然法律只有短短7000余字,却承载着国家对中医药振兴的期望,作为有着独立于西医语言体系的中医药学,在经历了低潮、质疑后,终于被法律“正名”。

法律也带来了不少包括经典名方可免临床试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可与政府举办的享受同等权利等一系列政策红利,此外,师承问题、民间中药种植问题也在法律中有所提及。

作为有着独有民族医药资源的桂林,也被视为中医药复兴的“窗口”。实施三个月,法律的实施给早已有明细中医药复兴规划的桂林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动力?

1、从药材到师承的“正名”

今年7月下旬,正是《中医药法》实施的首月,永福县的瑶医莫岚岚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开辟了4亩地,开始种植在瑶医体系中经常用到的中草药。

中医药立法满三月 产业盘活红利可期

莫岚岚的中草药园里,任何一株不起眼的植物都是一株珍稀的草药。

经过三个月,记者来到她的这个瑶药园子时,她的园地里已经零零总总有100多种中草药。“这是骨碎补,骨头断了敷它最有用,还有九死还魂草,现在也是很难找到了。”莫岚岚指着园地中一个不足一平方米的小区域如数家珍,不一会儿就数出了十几种草药来。“常用的瑶药有500多种,等来年开春了,就要开始更大面积的种植。”

虽然种植中草药与《中医药法》实施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在实施的法律中,也为莫岚岚的行为进行了“正名”。《中医药法》的第二十六规定,“在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种、自采地产中药材并在其执业活动中使用”。

此外,《中医药法》对于民间中医的身份以及师承教育方式,也进行了“正名”。

对于如莫岚岚这样的民族医来说,从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医,如今的一身本领,都是从祖传的医术和经验中摸索得来,与现代医学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考试完全背道而驰,但是在以往,因为缺乏现代医学的知识,莫岚岚甚至没有正式的行医执照,更不用说教学传承一身本领。

“在2000年时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当时永福有250位瑶医,但是在去年摸底时,只有不到50位了。”永福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李俊纯说,“长期的地下行医正在扼杀民族医学的生命力,法律对于民间中医的身份以及师承教育方式的认定,对未来中医药从业人员队伍的壮大,以及民间经验的继承都是有益处的。”

2、医疗机构也在行动

除了对中医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民间中医和中药材予以了法律支持,《中医药法》的实施也为中医在正规医疗机构与社会上的进一步推广,予以动力。

“借助《中医药法》的实施,目前医院正在普及中医病例,并进行多次西学中的培训。”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说,“此外,医院也正在筹备中医药的康复科。”

相比医院一直使用的西医病例,中医病例从诊断、书写方式和理论上都有着一定区别。记者看到,在中医病例上,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的情况都被详细记录,西医诊断也同样能在病历上作辅助功用。

“从《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桂林市各大医疗机构包括县区的医院,都行动了起来,制作了普及法律的宣传展板,学习了法律法规。”桂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管理科科长罗奎说,“此外,相关的义诊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据了解,为了配合法律正式实施,从9月9日到15日,桂林同步启动了2017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的大型义诊活动。

“各医疗机构组织中医类专家在本地区、本区域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中医养生、中医保健、健康咨询等中医药服务,共接待群众10270人次。”罗奎表示,“借助法律,现阶段更大的作用,是想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因此在义诊活动中,各医院也积极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推广使用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处方。”

3、产业盘活红利可期

政策的支持对资本市场也有着更多的激励,相比起来,资本进入市场对能带给中医药的红利,或许影响要更加深远。

在《中医药法》通过审议后的半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中医药行业的并购投资案例约有50起,几乎已超过2016年全年中医药行业并购数量。从中药饮片、中成药,到中医院、中医诊所等,产业资本已将目光锁定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

在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今年上半年引入了免煎中药系统,通过计算机的科学配比和制作,中药制成了颗粒剂,更加方便患者服用。而据了解,在《中医药法》施行前,中医医院内的处方只能以单一的中药饮片的形式开给患者,让患者自行煎煮或医院代煎,剂型比较单一。中医药制作的投入周期长、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化发展。

中医药立法满三月 产业盘活红利可期

免煎中药可以节省原来中药的煎煮程序,中药产业盘活后这方面的产业将更加活跃。

也因此,这个小小的举动背后,代表着的是逐渐被盘活的中医产业链。

莫岚岚也正准备把自己的中草药种植规模扩大,“一开始只是想做成标本,让有兴趣的人学习,不过随着现在地道中药材越来越稀少,现在很多方子里面的中药材已经很难找到了。”莫岚岚说,产业的盘活给予民间中医更多的生存可能,“一旦中医药市场打开,这部分的需求就会变大。市场活了,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种植中药,改变现在中药稀缺的局面。”

“目前我市有中药材加工企业15家,中药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片剂、丸剂、冲剂、糖浆剂、散剂、搽剂、口服剂等17种剂型近250个品种的中药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2个,有着相对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罗奎表示,实际上,桂林曾是岭南中医药发展高地,并于2013年出台《桂林市中医药复兴规划(2013-2020)》,为全市中医药事业绘就发展蓝图,“预计到202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7万亩,也非常期待法律实施后市场的更大发展。”

4、业内期待更多配套细则

从中医师承问题再到中草药的种植,以及资本市场的运作,一部7000余字的法律带来的,是国家对中医市场未来发展的大的纲领。而如何让“靴子真正落地”,业内盼望着更多细则。

“接下来配合法律,会针对永福民间中医做一个更深度的调研,并给予行业认可。”李俊纯表示,法律的出台给卫生部门更多操作的空间,“有了正规行医资质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都可以对他们进行聘请,包括未来在一些圩镇所在地,也可以安排这些医生定点行医。在民间,中医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包括医保部门、物价部门都应该出台一系列的体系,让中医恢复元气,直至复兴。”

还有更多的配套设施等待完善。业内人士纷纷提出,在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应该用什么内容来体现中医药的特点?在这一前提下,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究竟该考核哪些内容,采取什么方式,就需要具体落地。此外,《中医药法》对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人员的资格管理作出特别规定,无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即可取得医师资格。而此类人员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并按照考核内容进行执业注册后,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如何对其执业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并规避安全风险,同样需要拟定细则。

“目前国家对这方面也比较重视,6月份开始,已经就中医诊所备案制度和有专长的中医师考核办法进行了多次征求意见,相信配套措施能很快出台。”罗奎说,“下一步,工作重点将在民间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建立监督引导、价格监督等具体工作上,保障民间中医进入体系后的健康发展。”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