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药生产要追赶工业4.0

2016-09-06 09:32:00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中药生产要追赶工业4.0
小小一瓶百草油,其制作技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入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中药生产要追赶工业4.0
媒体记者在休息室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中药在治疗慢性病、重大疾病等方面还是很能发挥效用的。世界卫生组织表扬过中国用1%的经费解决了22%人口卫生。”在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就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与科技的关系等问题阐述了看法。

南方日报:关于中药膳食,您怎么看?

张伯礼:中医药中有个很好的理念就是药食同源,很多治病的药也是调养补益的膳食食材。特别是广东、福建都愿意煲汤,煲汤很多都是放入中药,中药实际上是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的。我们国家最好的人参生产地是在吉林,人参消费量最大的地方是在广东。广东天热出汗多,吃点人参可以益气生津。

南方日报: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家似乎认为西医的效果更明显,您怎么认为? 

张伯礼:中国传统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西医来到中国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在过去更长的时间里,是中药来保健、治疗,也保百姓健康。不少人认为中药只能养生、保健,治病则不行,这其实是不对的。关于中西医之间的差异,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优势互补。中药在治疗慢性病、重大疾病等方面还是很能发挥效用的。世界卫生组织表扬过中国用1%的经费解决了22%人口的卫生,但如今在广大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在一些基层、边远地区,为何不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那么多好的中药材为什么不用呢? 

南方日报:不少年轻人看病喜欢西医,认为看病快,您怎么看? 

张伯礼:我的很多病人也是年轻人,他们也热衷于看中医。只是年轻人普遍对中药汤剂不太能接受,所以现在我们也在致力于研究一些复方颗粒之类的药剂,他们还是非常欢迎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课题,如何在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改变制剂的工艺,如何让它变得更小、更精。但是我个人认为,啤酒、咖啡作为舶来品在中国也是经过了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所以对于一些得了某些重疾的年轻人,我还是建议他们不要怕喝中药,就像中医中的“灌猛肠”不是没有道理的。 

南方日报:中药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在哪儿?

张伯礼:中成药方面,我们要推动提升制药的质量、工艺,更好吃、剂量更小、更安全。虽然目前我国中药制药技术普遍实现了管道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处于工业2.0水平,但距离数字化、智能化制药,达到工业3.0、4.0级还有差距,这都可以通过科技攻关加以解决。国内已有少数企业生产线达到了工业3.0或4.0水平,这也促进了中药制药企业生产技术提升。

南方日报:对于惠州的百草油,您怎么看?

张伯礼:百草油是大配方,功效比较多,但我没有用,不知道效用如何。但是我看说明书,觉得它的制作工艺还是很精湛的,相信它的外用效用还是显著的。

 

 

标签:
中药生产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