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江苏锡山区:“药材农场”盼深加工解困局

2014-07-30 00:00:00    来源:网络转载

在锡山区锡北镇周家阁村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温室大棚成为一道壮丽的风景。在这片面积50亩的大棚内,栽种着被当地村民称为“仙草”的中药材——藤三七。这些药材都是该村农民马瑞忠栽种的,不久前,这片种植园正式获得当地工商部门颁发的“家庭农场”证书。

据介绍,藤三七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和台湾等地,这片藤三七种植园在全省尚属首家。那么,马瑞忠是如何动起念头大面积引种的呢?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当记者询问这位年逾六旬的农民时,他骤然收敛起笑容,神情显得有点黯淡。“感觉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喜亦有忧。”老马用这么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心情。

-好奇引种,无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马瑞忠大半辈子都与庄稼打交道。由于是种田能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光荣地当选为市劳动模范。老马说。他引种成功藤三七,就缘自一次偶然机遇。

18年前,马瑞忠和乡亲赴贵州安顺市旅游,途中他们在当地的一户布依族老乡家歇息。他看到这位老乡正在收获一种并不起眼的藤蔓植物。于是,他向老乡讨了两棵蚕豆般大小的藤三七根茎,用小布袋裹好带回了无锡。

翌年早春,马瑞忠将两棵藤三七根茎,与丝瓜种子一起种在了自家的菜地里。第一年栽种,老马就收获3斤多藤三七根茎,这让他喜出望外。除一部分留作种子明年栽种外,他将一斤左右的藤三七根茎泡酒,试验一下治疗关节炎的效果。他将药酒送给村上3位患有关节炎的乡亲饮服,疗效果然非常好,多年的类风湿关节炎都相继痊愈了。这几年,随着老马“仙草园”声名鹊起,前来采购藤三七的乡亲也逐渐增多,关节炎患者泡酒服用后几乎是治一个好一个。

-产量大增但销量有限,遭遇“上市”困局

见证藤三七神奇疗效,让马瑞忠信心大增,便逐年扩大栽种面积。5年前,他栽种3分多地,去年扩大到15亩,今年又扩大到50亩,所有苗株已达到1.2万多棵,而且投入二三百万元全部搭建成钢架温室大棚。

然而,由于栽种面积一下子扩大过多,让马瑞忠因此感到巨大压力——前来采购藤三七的仅是当地乡亲,而这些乡亲大多是经饮服药酒后痊愈的病人介绍的,采用这种“坐等”顾客上门的方式,毕竟销量有限。“今年50亩地产量估计在2万斤以上,而去年总共才出售1000多斤,不知绝大部分藤三七该如何顺利上市。”老马显然颇担心销路,每年的11月是藤三七大批量收获期,届时更不可能一下子能有1万多市民前来采购。

马瑞忠说,由于受到技术、资金等因素制约,在他看来,这2万多斤藤三七根茎如能全部销售出去,就已是为他解决了“心头大患”。

上月中旬,锡北镇党委宣传办、周家阁村委大学生村官通过发送微博、微信等方式,为老马的藤三七做推介,但前来采购的市民仍然有限,最多时每天五六人,销量不过10多斤。“疗效好是好,但一下子消费不了那么多。”一位采购的市民直言不讳地说,毕竟关节炎患者人数不多。

-深加工成最好出路,多方合力方可化“危”为机

马瑞忠说,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绝大部分藤三七必须依靠“外力”才能销售出去,否则只能滞销亏本。面对这位朴实老农由于扩种过快带来产量猛增、供大于求的市场风险,当地乡村干部千方百计为他寻找销路。“看来如此规模的家庭农场,只有将农产品深加工才是最好的出路。”村干部周国君为老马“支招”。

前不久,复旦大学药物制剂专业两位教授通过微博获讯前来考察。目前,这些专家正在牵线搭桥为老马找卖家。几经努力,上海一家食品企业与马瑞忠达成初步意向,将采购藤三七泡制药酒,并利用鲜叶、珠芽等制作功能性饮料。但由于是尝试,收购数量估计并不大。“能销多少就多少,只要能综合利用就行。”老马言语间流露期盼之情。

目睹老马的“尴尬”处境,业内人士指出,栽种中药材是眼下不少农民正在开拓的农产品转型之路,除藤三七外,灵芝、铁皮石斛、藏红花、金银花、杜仲等中草药产业已在本市农村迅速崛起。但是,农民在引种前一定要科学研判市场行情,并了解相关药用规律,尤其是掌握市场营销经验,否则,将吞下盲目栽种带来的滞销苦果。“因为中药材非大众广需产品,如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就易出现烂市现象。”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