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贵州省农科院中药材所助推地方白芨产业发展

2014-07-09 00:00:00    来源:网络转载

在正安县的桴焉乡,连片的白芨正开出淡蓝色的花儿。五年多来,正安县中药材企业和农户依托省农科院现代中药材研究所的科技支撑,人工繁育种植白芨获得成功,为我省农业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紫兰、甘根、刀口药、连及草等。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由于白芨有性繁殖较为困难,而无性繁殖系数低、速度慢,加之长期以来均靠采挖野生资源药用,人工规模化种植技术难度大,致使其自然资源濒临枯竭,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国家二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予以保护。目前,贵州新鲜白芨的市场收购价已达到每公斤600元左右。

为攻克白芨在生产种植中的技术难题,实现规范化、规模化人工种植栽培。自2008年以来,省农科院品资所以吴明开博士为核心的中药材科研团队,开展了“珍稀名贵药材白芨优良种源与高产栽培研究”项目研究。根据白芨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态适应性,并结合其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分别在贵州安龙、正安等地,开展实施了白芨品种筛选与高产种植栽培试验研究。现已筛选出优良的白芨品种(系)2个,在全省累计建立高产栽培试验示范推广基地600余亩,基本实现了白芨从野生状态到人工规模化种植。此外,还编著了《贵州珍稀药材白及》一书,由贵州科技出版社于2013年11月出版发行。

加强白及人工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其规范化、规模化人工种植技术体系,不仅对保障药材市场供给,缓解野生资源保护压力,实现该物种的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更能让黔州大地广大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并有效的推动贵州农业经济发展。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