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2012年中国中药行业年度峰会于广州落幕

2012-12-10 08:29:25    来源:康美中药网-中国医药报

    12月4日,以“资源·变革·发展”为主题的“2012年中国中药行业年度峰会”在广州落幕。会上不仅发布了“2012中国中药行业优秀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包括2012中国中药行业优秀企业品牌、2012中国中药行业优秀产品品牌、2012中国中药行业企业管理建设品牌、2012中国中药行业首批中药材优秀产地县共4个板块15个奖项,同时与会代表还探讨了面对有限的财政投入、制药资源、利润空间、行业调整以及日益高涨的公众健康需求的现状,中药企业应如何谋求自身变革,寻求行业发展空间,铸造优秀的有良心的中药企业品牌。本版就会上一些代表的精彩发言进行刊登,以飨读者。

    中药产业发展有挑战更有希望

    中药行业品牌峰会是我国中药行业发展的一个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药产业的现状,预示着产业发展的走向。

    今年前三季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2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中成药产值达3573亿元,同比增长17.9%;饮片产值922.3亿元,同比增长30.8%。中药(含饮片)已占医药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同二三十年前的产业产值70亿~80亿元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近几年,随着我国产业政策及对中医药支持力度的增强,产业的联合、重组,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加快,产业的集中度、规模化进程日益明显。2009年,中药行业前100强的产值占全部中药行业工业销售额的27.1%,到2011年已上升为33.7%。应该说,企业的实力增强,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抗压能力,可以使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产业研发中,从而增强产业活力,提高中药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从今年的品牌峰会上仍然可以看到这个趋势。年初,在讨论“十二五”规划时,有的学者就提出,要在若干年内,使产业前10强至前30强产值达到全行业总值的一半。这是企业重组的重大举措。

    从此次峰会公布的数据看,销售额向大品种集中的趋势明显。当然这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疾病谱分布导向药物研发和销售的结果,最突出的是心脑血管产品。该类产品前15位销售额占工业百强企业销售额的18.7%,而且其中一半以上是中药注射液类产品创造的。与此相对照的是某些类别的中药品种数量下跌,甚至个别品种很难上榜,这也给我们企业提供了继续研发的空间。

    此外,产业发展方向上也发生了改变。一些中药工业逐渐涉足新的领域,如药妆、保健品、饮品、日化等,大健康、大中药产业已成为部分企业的战略选择。

    总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药行业生机勃发,在万类霜天竟自由的良好氛围下,以高于同时期制造业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创造着这个产业的奇迹。环视我们这一代中药企业,可以说,排名前列的中药企业丝毫不比一些外国企业差!党的十八大提出中西药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民族药的发展,这将更加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当然还必须看到,在产业发展中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作为上游产业的中药材种养殖业成为制造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次峰会首次列出种植强县,就是希望以此为契机,促进中药材种、养殖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除此以外中药行业还存在着诸如药品价格调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唯低价是取”等问题,以及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影响我们的出口。一些不良突发事件处理不当也给产业发展带来损失。例如,铬超标胶囊出现的4月,我国中药月产量是35万吨左右,5月份就迅速下滑至15万吨,到6、7、8月降到谷底,甚至不足10万吨,到9月方开始上扬……

    各位同道,中药品牌峰会的举办给企业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企业也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今年峰会的主题“资源·变革·发展”,充分体现了我们这个产业在深化改革中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中药行业品牌峰会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经过了3年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药品交易会的一个亮点。3年来,中药峰会在原有品牌榜内容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丰富内涵,现更名为中国中药行业年度峰会,峰会已经成为中药行业乃至整个制药行业人士聚首、共同讨论行业话题的重要途径渠道。从峰会主题变化中,反映了近3年来行业的变化。2010峰会主题是“品牌支点 释放力量”,我们关注品牌传播本身;到2011年的“责任·质量·品牌”,我们关注产品质量与背后的企业责任;到今年的“资源·变革·发展”,我们关注行业可持续发展。每一次的主题变化,无不是我们对行业成绩、问题的真切反映。

    作为峰会主办者之一,国药励展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协同努力办好峰会,我们也共同鉴证了峰会由小范围活动演变成如今中药行业最高级别的行业聚会与品牌传播活动。如今峰会的影响力已经远超当初我们设计这个项目初衷,其影响力、辐射力超出我们当初的预想,产生了较好的品牌和社会效应。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峰会自身存在的不足,如在企业品牌传播的范围、力度上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等问题。但我们相信有协会、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我们一定完善上述工作中的不足,为促进中药行业、制药行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作为医药行业内最大的展览与会议主办者,国药励展时刻关注着行业政策的变化,关注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致力于将峰会打造成最重要的行业盛会,成为企业全方位的品牌宣传、推广平台;成为集展示、交流、品牌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企业与行业内外媒体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将努力通过优质的服务活动提升企业行业品牌认知度、知名度,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中药企业面临两大发展趋势。一个是中药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比较清晰。国家在2009年发布的20号文件中专门提出了促进扶植中药产业发展政策,这代表国务院全方位指明了中药产业发展的方向,可以看作是国家对中药产业发展权威性、指导性文件,涵盖了中药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另一个就是各相关部委近五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都谈到要大力支持中药产业发展,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作用,支持中药科技研发体系建立,完善中药材产业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推行的新版药品GMP认证顺应了国际药品质量标准提升的大趋势,是提升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从实施认证的情况来看,目前中药骨干企业都能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做,响应政策,立足自身,从现状出发积极认证改造。这些企业也能认识到做好药品GMP认证是提升科研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争夺市场话语权的好事。但是,一些中药企业还认识不到位,因此出现观望、等待、危难等不良现象。这些企业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对推行新版药品GMP认证认识不足,没有看到实施认证是整个产业进步发展回避不了的阶段,目光短浅导致认证态度不积极;二是有个别企业确实存在困难,这包括资金、认证队伍、管理水平等存在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个别企业心存侥幸心理,盼望国家放宽认证标准,蒙混过关。这样的企业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属于层次较低的企业。我们中药协会认为,实施认证是大势所趋,是发展的需要,企业不能总是看困难,不能被动等待,更不能有放宽标准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能寄希望于地方保护。

    我们中药协会认为,实施新版GMP在推进中不应该就事论事,应该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和引导使企业认识到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需要。现在的中药产业早已不是30年前的水平,中药企业不论是管理还是科技水平都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中药行业正处于产业化,规范化,科技进步的调整期,中药企业必须跟上发展步伐,融入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只有这样,中药才能融入国际医药市场。

    当前,我国中药企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多小散乱的现状一直未根治,而实施认证恰恰能够扭转被动局面,使产业健康发展。首先通过认证能培育最新拥有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的企业,培养锻炼一批懂得管理的优秀管理干部。其次,能够通过更高标准的质量体系提升药品质量,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此外,通过实施认证能够淘汰一批不合格、落后的企业,净化市场环境,保证用药安全。

    多举措鼓励实施认证

    当前,首批实施认证的企业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认证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中药协会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加大监管力度,与协会协调联动,在认证检查中把好宣传关,培训关和检查关,切记认证检查虎头蛇尾。

    首先是把好宣传关。建议在政策上奖励率先通过认证的优秀企业,在药品价格,招标采购,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让企业经营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在营造氛围方面,要长期大张旗鼓地宣传认证通过企业,宣传他们的管理理念,产品质量,让患者和医疗单位对这样的企业和产品心中有数。

    其次是把好培训关。新版药品GMP标准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在软件管理方面差距较大。企业面临质量意识更新,完善重建质量管理体系,软件管理也是实施认证中最大的难点。这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企业认证培训,进行大量细致耐心的宣传讲解,力争企业一把手轮训。同时,加强认证检查员培训,使检查员真正做到理解掌握标准精髓,实现认证检查中标准统一,关键生产环节检查达成基本共识。

    最后是把好检查关。希望实施认证中各省的监管部门严格检查,不走过场。通过药品GMP认证,真正将不合格企业和落后产能淘汰出去,实实在在提高中药行业整体水平。

    我们呼吁,实施新版药品GMP认证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配套政策应该迅速跟进,保证企业的投入产出平衡。新版药品GMP认证实施已经一年多了,我们协会希望有关部门召开阶段性总结会,总结经验教训,表彰先进。当前,国际药品质量标准仍在不断提升,抢占标准制高点已经成为优秀企业的共识。因此,企业应认识到新版药品GMP的实施并不是终点,企业要想永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标准,跟上认证步伐。

 
    本文为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8111013。

标签:
中药行业年度峰会广州落幕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