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成药降价政策逼近 企业"往上游去"

2012-11-07 08:22:53    来源:康美中药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此前有媒体援引中国产业促进会副秘书长、前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李镭透露的消息称,“在西药调整之后,2013年上半年将调整中药价格。”而11月1日,广药集团下属子公司方面也向记者确认了这一降价的消息。

    “前段时间发改委已经让各地物价部门对医药品牌进行物价核查,为下一步药品降价提供一些物价依据。据我所知,广药集团下的一些基药品种、保护品种都已接受了调研。”广药集团旗下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光亮指出,“虽然没有具体明确说哪些品种会有多少的降幅,但可以肯定的是,高价位的中成药一定会有所降低。”

    价格普降“山雨欲来”

    由于产量波动以及炒家的涌入爆炒,部分中药材在过去两年内“身价”倍增。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市场537种中药材中,超过八成药材出现涨价,平均涨幅达109%,约有6%的品种涨幅超过180%,更有价格猛涨逾300%的案例。而时至今日,太子、三七等药材价格仍处于高位。

    据其介绍,公司旗下的鼻咽清毒颗粒,物价给出的最高零售价为13元多,但成本早已经超过。“基本上卖一盒亏2~3元,已经亏了两三百万,而我们申请单独定价也没有得到批复。”李光亮表示。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纪委书记陈进伟也告诉记者:“中药行业内做好的公司,毛利在50%~60%,我们受影响比较厉害,只有40%左右。很多企业面对降价进入基药目录,相当于降价挤进去马上"死",不进去就慢慢"死"。”

    种植基地大跃进

    在行业宏观政策的调整背景之下,企业 “向上游去”的药材种植规模化趋势日渐明晰。包括贵州百灵、信邦制药、益佰制药、天士力以及广药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涉足其中。

    其中,广药集团所迈的步子似乎最大。

    根据陈进伟的介绍,广药在其“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要整合集团子公司资源,建立中药材生产种植园区,这一计划现已付诸实践,现阶段处于圈地规划。集团旗下如陈李济、奇星药业等中药品牌共同所需的中药材原料将不再由子公司“单干”,子公司只负责出资,而在资源协调方面则借由采芝林渠道与种植户牵头合作,以收购或自建的形式进行集体种植。

    不仅如此,监管压力也催动企业进一步加快上游原料供应的全面把控。

    “大型中成药药企今后竞争中,很大程度就是看其种植基地的能力。这是对原材料成本和道地药材质量的双重保障。”李光亮说,“现阶段来看,国家监管部门对GMP认证已经不光是对产品本身质量的检验,而是前移到了对采购原料的扩展检验,一旦不符合相关标准就会出现麻烦。”

 

    本文为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8111013。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