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强化质量管理 加快中药现代化

2012-01-04 09:45:20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积极促进中药现代化,是国家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中药生产、科研、管理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中药现代化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中药现代化事业。

2002年,国家出台《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第一次从国家政策角度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明确提出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2007年,国家颁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强调创新在中药发展中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积极培育和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企业

  根据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的推进思路,特提出以下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把推动中药现代化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现代中药产业的政策关注度。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进一步增强社会各方对中药发展的认识。从历史延伸看,中药是传统产业、古老产业;但是从市场需求看,中药又是朝阳产业和潜力型产业。作为一个具有优质中医中药研发资源的大国,要把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置于提升产业结构、发挥特色优势和促进民生改善的战略高度,放在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位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应把建设中国创新型现代中药研发基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开展中药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应该对中药现代化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进一步研究,突出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把中药现代化与解决国民的主要健康需求结合起来,突出研究中药现代化的内涵、性质、特点和地位;对中药现代化进行规划研究,提出中药现代化的问题、方向、突破途径和保障措施;扩大中药现代化的共识,增强医务界、产业界、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对中药现代化的认识;普及中药现代化知识,增强全社会对中药现代化的关注度。

强化中药的创新性研究

   (1)构筑研发创新体系。集成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构筑技术装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
   (2)坚持创新突破方向。在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等领域的进展,强化中药有效物提取、集成、重构等创新方向,通过增量创新增大现代中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3)围绕重大疾病开展中药研发。加强对疾病成因和发病规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强化对常见病、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品种的研发,重点关注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疾病诊疗的新药研发。
   (4)加大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中药新产品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大中药品种的深度开发,研发出有充分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产品。
   (5)加强中药标准和规范的研究。积极研究建立中药材品种、质量、种植、采集、加工、饮片炮制、提取等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珍稀药物和禁用动物药的替代标准,加快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毒”中药的减毒技术、加工和使用标准等,加强中药毒理性和有害残留物的研究与检测,建立中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中成药生产工艺与装备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等。
   (6)鼓励多学科开展中药研究。中药研究要摆脱中药教育科研领域自我繁衍、自我封闭研究和自我经验积累的约束和限制,鼓励化学、物理、信息等领域的杰出人才进入中药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深化对中药治病机理和作用的研究,拓展研究的学科根基。
   (7)深化现代中药制造工艺的研究。加强中药产业界与工程技术界的沟通,推动开发新型中药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
深入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加强中医理论和中药基础研究,推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强调多学科交叉配合,深入开展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方剂配伍规律及组方理论、药性理论、证候理论等研究,探索其现代科学内涵,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发展源泉。

完善中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1)积极运用中药现代化发展专项计划,更好地调动来自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力量。
   (2)简化中药新药的审批环节与程序,促使新颖高效的中药快速进入市场。
   (3)为中药新药的产业化开发进行税收政策扶持。可以通过减免税、税收抵扣等形式,鼓励新药的市场化开发和应用。
   (4)完善产权激励机制,保障科技创新者权益。
   (5)通过扶持市场而扶植创新企业。将符合条件、药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和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
   (6)鼓励跨区域的合作研究。在规范知识产权管理与合同制定中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不同省市之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促进中药研发水平的提高。

加强现代中药各类要素的互补式合作

    积极整合中央和地方的各类政策资源和创新要素,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和政府协同创新的局面。

加强现代中药产业化的区域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强区域性创新资源、产业化资源、资本资源的一体化整合。积极推动中药地域生产专门化进程,构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生产基地;建设能够集成产学研的一体化平台,促进中药研发、临床试验、产业化生产的模块化;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筑起分工合理、联系紧密的中药产业集群价值链,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与合理的配置,逐步实现从低成本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转变;加强信息资源与分布平台建设,促进中药研发与供求信息的市场化。

积极培育和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企业

    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支持核心企业带动中药产业发展。在鼓励大型国企进一步做大做强中,着眼于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的扶持,充分利用其机制灵活、市场意识较强的优势,从市场需求角度整合与利用产学研资源,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在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中,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品种,推动企业壮大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或跨国集团。

加强政府对中药市场的管理

    建立规范市场的管理制度,强化对假冒伪劣药品和庸医的市场清理,为中药规范化使用扫清市场障碍。健全中药材的栽培、干燥和储备管理体系,净化中药材原料市场;打击原料市场上的投机炒作之风,避免市场价格的非正常性波动,保护下游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中药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基地,提升中药的专业化生产水平;加强中药质量管理,实行质量面前优胜劣汰的制度,鼓励中药生产企业“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设定优质优价层次,合理划分质量层次进行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在国家制定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幅度内,根据招标情况,确定同一质量层次基本药物的统一采购价格。另外,还可借鉴农产品国家储备的经验,探索建立大品种、基础性重要中药材的国家中药材储备体系。

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必须正视世界范围存在的争标准、争规则和争知识产权的竞争事实,尤其是东亚国家之间在植物药领域的知识产权竞争,维护我国中药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权益。必须采取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思路,加强对我国丰富的中药传统知识资源的保护力度。应客观认识和评价中药的传统知识资源,在国际交往与合作中解决好对中药传统知识的价值承认、合理使用和获益分享问题,依法对中药知识产权客体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进行针对性保护,保障中药传统知识权益的继承和发展,促进国际社会对中药传统知识智力成果的承认,保障中药传统知识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益的公平分享。

进一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

    中药资源是中药产品创新和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优势之一。随着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将日趋严重,是未来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要充分借鉴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成果,加强对中药种植、养殖与濒危野生替代品的研究,建立中药资源的预警系统,重视资源保护、修复和再生,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不仅要争取市场,更要积极创造市场、开拓市场。积极推进中药国际化战略,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在国内市场打基础,向国际市场要高额利润,是当代医药强势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开展标准研究,建立既能反映中医药特色又能为国际接受的中药标准体系,促进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高中医药的认可接受程度。同时,积极改善中药产品的国际市场环境,规范出口环境,加强规范管理,避免无序竞争,促进中药国际市场的开拓。

  实行积极的人才战略


   
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批中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国际贸易人才、法律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鼓励化学、物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进入中药研究领域。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使用、人才流动和人才价值自我实现的运行机制和环境。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