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穿山甲化名“过山龙”潜伏6000服中药处方中

2015-11-18 09:22:47    来源:网络转载

2014年8月12日,资中森林公安局缴获的穿山甲鳞片。

2014年8月12日,资中森林公安局缴获的穿山甲鳞片。

缴获的穿山甲鳞片原片和炮制后的入药片(右)。

缴获的穿山甲鳞片原片和炮制后的入药片(右)。

在一张治疗急性胃炎的处方单上,最后一味药是“过山龙”(红圈内),实际是穿山甲鳞片。

在一张治疗急性胃炎的处方单上,最后一味药是“过山龙”(红圈内),实际是穿山甲鳞片。

甘肃一个电话:“想吃熊肉”,成都药贩搞到7头黑熊。目前,两人因涉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制品,被广元市青川县森林公安刑拘。在本次警方缴获的一吨多熊肉里,有400余斤熊油(俗称熊脂肪),民警猜测这些熊油或将入药,用于治疗风湿。

记者发现,以“入药”名义非法偷猎野生动物的行为不在少数,熊油、熊胆、虎骨、穿山甲鳞片、赛加羚羊角等均为传统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原料。去年8月,资中森林公安查获四川境内最大一起非法售卖濒危野生动物——穿山甲制品案,涉案穿山甲鳞片数十公斤。最终,药材公司老板周某、中医门诊部老板罗某被告上法庭。

11月17日,记者从资中县人民法院获悉,该案已开庭审理两次,即将于近日宣判。

案件始末

处方中现“过山龙”其实是穿山甲鳞片

5年前,罗某和其他几人合伙出资成立了“民生祥”中医门诊部,设在资中县某街道一个数十平方米的铺面内。

一开始,20多岁的年轻中医医生赵全俊(化名)是门诊部唯一的坐堂大夫,没过多久,老中医贺祖光也加入进来。

2011年后,在赵全俊给病人开的中药处方单中,一味名叫“过山龙”的药材开始频繁出现,动辄就是10余克。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3年年底。因为涉嫌其他违法行为,资中县检察院在对“民生祥”进行调查时,发现被频繁使用的“过山龙”有蹊跷,随即和当地森林公安协同展开调查。

后经证实,“过山龙”并不是一种草药,而是另一味药材——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的鳞片。

非法销售穿山甲鳞片 药材公司老板被抓“两年时间,‘民生祥’中医门诊部一共给3000多个患者开出了含有穿山甲鳞片的处方单,使用超过6000次。”办案民警说,在调查过程中,光是复印的相关单据和处方单就装了整整一大箱子。

根据森林公安掌握的信息,从2011年至今,为“民生祥”提供穿山甲鳞片的药材公司共非法销售穿山甲鳞片数十公斤,涉及省内多家中医医疗机构。随后,药材公司老板周某和“民生祥”老板罗某因涉嫌非法收购、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被采取强制措施。该案是四川省最大一起非法售卖穿山甲制品案。

高额利润

收购均价3000元/公斤到患者手上近万元/公斤

催生这个穿山甲鳞片疯狂销售案件的,也许正是鳞片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据了解,周某的药材公司通过非法途径收购回来的穿山甲鳞片,均价在3000元/公斤左右,卖给类似“民生祥”这样的医疗机构时,价格便翻了一番,达到6000元/公斤。最终到患者手上时,鳞片价格更是飙升至近1万元/公斤。

“10克就是100块钱,所以只要加了穿山甲鳞片,一服中药几乎都要卖100多元,多的甚至高达三四百元。”办案民警说。

记者走访

成都部分药材店公然销售药材市场内“药串串”倒卖

记者在成都市对10余家中医诊所和药材店进行暗访后发现,大部分诊所和药材店都称穿山甲鳞片现在不准售卖,极少部分药店内的销售则呈半公开化,还有药房甚至直接在药箱上标注穿山甲。

在成都市武侯区某药店,记者提出想购买穿山甲鳞片,店员随即拿出30克装在普通密封袋内的炮制好的穿山甲鳞片,“7.5元/克,外面一般药店没得卖的。”

而在黉门街一家诊所,店员更是直言不讳:“我们是托医药公司的关系才进到的,自己拿回来加工。这儿只有半斤,多了没有。我们只卖6.8元/克,外面肯定没得更便宜的。”

在记者走访中,除了一家药铺出售的穿山甲鳞片是专业封包并贴有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之外,其他药店出售的鳞片都是散装的,零售价格从6.8元/克到15元/克不等。

17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市场。8家受访店面的店员或老板都明确表示没有穿山甲鳞片出售,提及“熊肉”、“熊掌”时更是非常谨慎。一位老板说:“这个属于野生管制中药材和保护动物,我们这不可能有卖的。”

偌大的市场里,灵芝、人参、蜈蚣、玛卡、鹿茸等字样随处可见。一家不足5平米的店铺内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鹿茸片、鹿角片、人参等,不足5毫米厚的鹿茸片因级别不同被装入不同塑料袋内。老板说等级不同价格也不同,每公斤1000元至4500元不等,“这些梅花鹿都是人工养殖的,野生的是保护动物,不敢买卖。”

业内人士张先生说,现在对类似穿山甲鳞片这种野生动物制品中药材的管控十分严格,但因利润丰厚,仍有一些“药串串”在私下贩售。国内穿山甲很少,主要依靠走私,多来源于东南亚。

饲养瓶颈

人工驯养 四川地区尚属空白“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加大扶持常用大宗和濒危稀缺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22个大宗药材品种和11个濒危稀缺药材品种被列入扶持名单,其中就包括穿山甲。由于来源问题和技术限制,目前国内人工驯养繁殖穿山甲仍处于瓶颈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的穿山甲养殖基地。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吴诗宝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19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有100多家动物园饲养过各种穿山甲,但驯化成功率极低。穿山甲对环境和食物要求比较特殊,每年仅产仔一到两次,每次一到两胎。

201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专门成立了穿山甲专家小组。据该小组成员吴诗宝估计,中国穿山甲估计数量最多5万-10万头,上世纪60年代后至今,种群数量可能已下降88.88%-94.12%。

四川省林业厅野保处透露,尚未正式批复省内任何场所对穿山甲进行人工驯养繁殖,并进行商业性利用。

资料显示,在中国,动物药材中只有少数几种如梅花鹿、黑熊、乌鸡、白花蛇等进入规范化、规模化生产。

未来趋势

植物药材成替代品

对于以“入药”名义杀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刁鲲鹏说,熊胆、熊掌等的确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但马鞭草、十大功劳等植物均可作为替代品。“目前从农民手中收购一只黑熊死体,价格在3万元左右,活的更高,一旦转手倒卖,黑熊死体价格可翻倍。”刁鲲鹏认为,丰厚的利润是驱使杀戮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公众环保意识提高等,野生动物入药的情况越来越少,人工繁殖的动物及植物类成为主要的药材替代品。“但我发现,打着野生动物旗号生产的保健品、化妆品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刁鲲鹏说。

著名中药专家周荣汉曾呼吁,为了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相协调,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药用动物养殖的准入制度和评价体系,确保人工养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地保护动物,同时实现祖国传统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标签:
穿山甲中药处方查处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