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药材引入基因鉴别有望高质量把关

2014-08-27 17:54: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在南北金银花激辩之际,中药材真、混伪品的鉴别也引起了业内关注。

“中药材因为在传统鉴定时只有干了的树皮或者叶子,因此鉴别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前中药材鉴定凭眼看、鼻闻、嘴尝来鉴定,以主观判断为主,但随着植物基因条形码技术应用的普及,未来中药材混伪品将会大大减少,将传统鉴定推向新时代。

陈士林介绍,植物基因条形码相当于基因身份证,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原材料进行识别,以凉茶为例,原料之一的布渣叶和山苦茶很容易混淆,甘草有好几十种,但通过基因条形码识别,很容易能鉴定出药典规定可以药用的3个物种,再比如说人参与西洋参在磨成粉后也是难以判断到底有没有混入,“其实在收购中草药时,都会有意或无意混入伪品,这有的是没法鉴别被混为一类,也有故意的行为,建立基因条形码体系能客观地分辨出正品。”

近日,王老吉首创将这项技术用于植物饮料的原材料鉴定上,其中7味常用中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参考序列条数就达1024条,王老吉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这个技术能够确保凉茶原料的稳定、一致。陈士林表示,现在除了王老吉,不少药厂也开始应用这种技术对中药材进行源头把控。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