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酒炙的7种中药及炮制作用

2018-11-27 17:26:54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黄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是中药常用炮制方法之一。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酒炙的常见中药及炮制作用。

酒炙的7种中药及炮制作用

1、酒炙法的目的

①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桑枝等。

③矫臭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2、酒炙的操作方法

①先拌酒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黄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此法适用于质地较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如黄连、川芎、白芍等。

②先炒药后加酒。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加热至一定程度,再喷洒定量黄酒炒干,取出晾凉。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酒炙法的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因第二种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挥发,所以一般少用,只有个别药物适用此法。酒炙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黄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3、酒炙法的注意事项

①加黄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黄酒迅速挥发。

②若黄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黄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③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4、酒炙的常用中药

(1)大黄

【炮制作用】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①生品:苦寒沉降,泻下峻烈,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作用。

②酒炙大黄:缓和苦寒泻下之性,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③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增强活血祛瘀作用。

④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作用。

⑤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⑥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

(2)黄连

【炮制作用】

①生黄连:苦寒性强,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如治热毒雍盛——黄连解毒汤,血热妄行-泻心汤。

②酒黄连:引药上行,并缓和苦寒之性,清上焦,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

③姜黄连:缓和苦寒之性,止呕作用增强,如治胃热呕吐——半夏泻心汤。

④萸黄连:缓和苦寒之性,寒而不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如治湿热泻泄——香连丸,肝火郁结——戊己丸。

(3)当归

【炮制作用】当归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止血用当归头;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①酒炒当归:增强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

②土炒当归:补血而不致滑肠;

③当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

(4)蕲蛇

【炮制作用】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并能矫嗅矫味、防腐、利于服用和贮存。

(5)白芍

【炮制作用】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泻肝火,平抑肝阳,养阴除烦的功能。多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阴虚发热,烦躁易怒。

①炒白芍:寒性缓和,以养血和营,敛阴止汗为主。用于血虚萎黄,腹痛泄泻,自汗盗汗。

②酒白芍:酸寒伐肝之性降低,入血分,善于调经止血,柔肝止痛,用于肝郁血虚,胁痛腹痛,月经不调,四肢挛痛。

③醋白芍:引药入肝,敛血养血、疏肝解郁的作用最强。④土炒白芍可借土气入脾,增强养血和脾、止泻作用,适用于肝旺脾虚,腹痛腹泻。

(6)丹参

【炮制作用】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临床多生用。具有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通血脉的功能。善调妇女经脉不匀,因其性偏寒凉,故多用于血热瘀滞所致的疮痈,产后瘀滞疼痛,经闭腹痛,心腹疼痛及肢体疼痛。酒丹参寒凉之性缓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功能增强。多用于月经不调,血滞经闭,恶露不下,心胸疼痛,症瘕积聚,风湿痹痛。

(7)川芎

【炮制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临床多生用,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打肿痛,头痛,风湿痹痛。酒川芎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多用于血瘀头痛,偏头痛,风寒湿痛,产后瘀阻腹痛等。

 

标签:
中药酒炙中药炮制酒大黄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