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中药炒制的常见方法及作用

2018-08-14 17:01:36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中药炒制是指将净药材或净生片置炒药锅(斜锅或平锅)内,经文火(微火)加热,不断翻动,使饮片均匀受热的一种制作方法。炒制可分为清炒(不加辅料)、麸炒(加麸皮炒)、土炒(加灶心土炒)等。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下中药炒制的常见方法及作用。

中药炒制的常见方法及作用

一、清炒制

1.清炒制的作用

(1)利于煎出药效成分和捣碎

如一般种皮坚硬的种子类药材决明子牵牛子牛蒡子酸枣仁等,经炒制后可使质地松脆,种皮鼓起或爆裂,入汤剂时有利煎出有效成分或配方时易捣碎。

(2)增强消导作用

中医临床常用的消导药如山楂、麦芽、神曲槟榔等经炒制使药材部分焦化,以增强其健脾消导的作用。

(3)利于保持饮片质量

如种子类药材生品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的条件下,其共存的酶(氧化酶、脂肪酶等) 易促进种子萌动而引起成分变化,故传统有“逢子必炒”之说。如槐花、杏仁、芥子等含苷成分药材,在其共存酶的作用下易酶解而影响其有效成分及其治疗效果。经加热炒制后,可使酶受热(约在70℃左右) 而失去活力,利于保存药材固有的有效物质。同时药材受热后可除去残余水分、杀灭霉菌和虫害,保持饮片的质量。

2.清炒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炒制根据不同要求,分炒微黄和炒焦化两种。

(1)炒微黄

药材文火( 微火)加热,炒至表面显微黄火色或比原药材色泽加深,有微鼓起或爆裂声,透出固有香气为度。

(2)炒焦化

药材经武火(大火)加热,炒至表面焦化显褐色或焦黄色,透出焦香气,喷淋清水少许,灭净火星,取出,摊晾凉,干燥制得。

炒药锅手工炒制时,一般采用30℃左右的斜锅。机动炒制时,采用平锅或转筒式炒药锅。炒制一般受热温度:炒微黄在160~170℃,炒焦化在190~200℃。

注意事项:①炒制将原药材按大小分类,分别炒制,以便掌握受热程度。②炒微黄时多用文火,炒焦化时多先用文火而后采用武火。③炒焦化选用铁铲,出锅前灭净火星,防止复燃。④出锅后及时摊晾散热。

二、麸炒制

1.麸炒制的作用

(1)增强健脾作用

如常用健脾利湿的中药山药、薏苡仁、芡实、神曲等,经麸炒制后,可助其引药入脾经,起到增强醒脾和胃的作用。

(2)缓和药性的作用

如对一些含挥发油量较高的中药白术、枳壳、枳实等,由于多量油质服后易引起恶心发呕的副作用,传统认为是“燥性”所致。经麸炒制后,可减低其含油量,起到缓和其燥性作用,故有“麸炒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之说。

(3)矫臭作用

如昆虫类药僵蚕等有一定腥气,经麸炒制后可起到矫臭作用。

2.麸炒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麸炒制系先将药锅加热后,均匀撒入定量的麸皮,待麸皮受热焦化起浓烟时,随即加入净药材或生片,用铁铲急速翻炒至药材表面显黄色或色加深时,取出,用铁丝筛筛去麸渣,摊晾、晾凉制得的一种炮制方法。

辅料用量:每50千克净药材用麸皮5千克。

注意事项:①麸炒制时要掌握火候,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达到熏炒的作用,一般用中火,火力要均匀,预先可取少量麸皮做预试。②撒布麸皮时要均匀布于锅壁上,不要集中一处,操作宜快。③麸炒制的原药材、饮片要求干燥,否则易黏附焦麸末。

三、土炒制

土炒制系将净药材、生片与定量灶心土(伏龙肝)细粉加热共炒的一种炮制方法。

1.土炒制的作用

中医认为灶心土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止呕、健脾止血的作用。主要含有硅酸盐及氧化铁等成分并含有钠、钾、镁、钨等氧化物。

传统认为中药土炒制主要起协同作用,能增强其补脾安胃的作用。

2.土炒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土炒制一般制作方法:土炒制系先将定量的灶心土细粉置炒药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显轻松状态,随即加入净药材或生片,翻炒至饮片表面附有土色并透出饮片固有香气时取出,用铁丝筛筛下灶心土留用,饮片摊晾、晾凉制得。

辅料用量:每50千克药材用灶心土细粉10千克。

注意事项:灶心土炒制时,土可连用,若土显黑色时,可再更换新土。

 

标签:
中药炒制炒制作用中药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