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石膏的古今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2017-10-25 18:12:42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钠,其炮制最早见于《伤寒论》,历代中医使用石膏炮制品有生石膏、煅石膏、炒石膏、煨石膏、浸石膏、甘草制石膏、糖制石膏、蜜制石膏、醋制石膏等,现今常用的有生石膏和煅石膏两种,其中生石膏应用尤多。那么,石膏在古今是怎样炮制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石膏的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多见“碎”(《玉函》)、“研”、打碎(《千金翼》)。南北朝有甘草水飞:凡使之,先于石臼中捣粉,以夹物罗过,生甘草水飞过了,水澄令干,重研用之(《雷公》)。唐代有“煅”、“黄泥固封煅过”(《理伤》)。宋代有“炒”(《指迷》);煅:细研入坩埚子内火煅过,飞去石末(《朱氏》);火煅醋淬法:火煅,醋淬七遍,捣碎水飞令极细,方入药用(《局方》)。明代还有火炮:湿纸裹,炮令透,为末(《普济方》);雪水浸:碾,用蜡入水或雪水浸三日(《奇效》);糖拌炒过(《纲目》)等。清代多沿用煅、炒、煨等方法。

二、石膏的现代炮制方法

1、生石膏:取原药材,洗净,干燥,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2、煅石膏:取净石膏块,置无烟炉火或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凉后碾碎。

三、石膏的炮制性状

1、生石膏:为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的块状,白色、灰色或淡黄色,纵断面呈纤维状或板状,并有绢丝样光泽,半透明。体重(密度2.3g/cm3),质硬而松(硬度2),易打碎,常顺纵纹裂开。无臭,味淡。

2、煅石膏:为白色粉末或酥松块状物,纹理破坏,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崩裂处表面变黯,不透明。体较轻,质软,易碎,捏之成粉。无臭,味淡。

四、石膏的炮制意义

1、生石膏:性味甘、辛,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2、煅石膏:甘、辛、涩,寒。清热力较缓,而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力强,外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五、石膏的炮制临床应用

1、生用

(1)热病烦渴:常与知母、甘草等同用,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可治温热病热人气分,高热烦躁,大渴多饮,汗多脉洪大等,如白虎汤(《伤寒》);若气分热盛,而脉浮大无力,属气津两伤,再配伍人参,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若热邪深入,气血两燔,见高热发斑者,配伍生甘草、犀角、玄参等,以清气凉血,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2)肺热喘咳:常配麻黄、杏仁、炙甘草等,能宣肺泄热平喘,可治热壅于肺,咳嗽气喘,痰黄而稠,或发热口渴,脉滑数,苔黄等,如麻杏石甘汤(《伤寒》)。

(3)胃火头痛、牙痛:常与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同用,能清胃滋阴,可治胃阴不足,胃火炽盛而致的牙痛、头痛,烦热口渴,如玉女煎(《景岳》);配伍白芷、细辛,能清胃热泻火止痛,可治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

2、制用(煅制品)

(1)疮痈溃后:常与黄灵药共研细末,掺入疮面或用药捻插入脓腔,能清热去腐,提脓拔毒,可治疮痈溃后脓毒未尽者,如九一丹(《金鉴》)。

(2)湿疹:常配伍青黛、黄柏等,能清热燥湿,收湿敛疮,可用于湿热侵袭肌表而致的湿疹。

 

标签:
石膏石膏炮制中药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