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点评 > 正文

1998-2020年,三次特大洪水背景下的中药材走势分析

2020-07-30 14:59:32    来源:康美中药网原创

2020年,注定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疫魔肆虐,席卷全球;年中,洪魔泛滥,给南方多地造成严重损失。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创。中国经济虽然二季度止跌回升,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一花独秀”,但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国际上是中美冲突加剧,内外叠加,当前中国面临的局势也较为复杂。在当前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全球经济的下行,中国也难独善其身,中药材做为商品经济体系中的一员,也难逃宏观经济不佳带来的下行压力;近两年,中药材生意难作不仅是共识,更是成为了药材市场的的“常识”!

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范畴,是较为特殊的农业加工商品,因此,其发展也遵守最基本的商品价值规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供求矛盾是主要内因,内因是决定价格波动的基础,外因影响内因,起辅助、催化作用;因此,当前无论是宏观经济下行,国际中美冲突加剧,还是疫情、洪灾都属于外因,外在因素,起辅助作用,决定药材行情的根本还是供求矛盾,供大于求,行情有题材也难上涨;供不足需,无题材价也要涨。当然供求矛盾也是动态变化的:相同的供应量,需求下降,相当于供应增加;资金加速介入,短期内虽也能逆转供求转化,但长期看还是要回归真实供求矛盾。

内因虽然起主导作用,但特殊时期下,强势外在因素的介入直接逆转了供求矛盾关系,起了关键转化作用,如2003年非典疫情,2010年禽流感、甘肃旱灾等等,都造成了药材行情的大幅波动,不少品种搭车上涨,甚至直接引爆一轮“牛市”行情。因此,商家对特殊疫情、天气等因素格外敏感和关注,期望带来“意外”之财。

2020年南方暴雨成灾,泄洪防汛成为网络关键词,特大水灾的出现,让敏感商家也是格外关注。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因此,不少商家以此对比1998年、2016年的特大洪灾,期望能找出共性。历史可以重复,但绝对不是简单的复制,尤其中药材做为防病治病的特殊行业,社会背景不同,物质丰富程度不同,社会安全治理水平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市场发展阶段不同,同样的洪灾,市场波动、发展却并不相同。

1998-2020,三次特大洪水背景下的中药材走势分析

1、三次水灾,经济损失严重

【98洪水】

“1998年特大洪水,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2016南涝北旱】

“2016年主要还是南方雨期提前,从4、5月份开始,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遭受了强对流、暴雨洪涝及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致使部分地区受灾重,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较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江西吴茱萸品种因水灾减产一飞出台。

同时,2016年极端气候发生频率较多,尤其是甘肃春夏持续大旱,引爆了甘肃中药材品种普涨、暴涨,例如党参、当归、黄芪。”

【长江暴雨】

“2020年自6月2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0天发布暴雨预警。回顾整个6月,南方暴雨范围广、过程雨量大、极端性强,多地降雨量破历史纪录。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先后于6月1日、9日和10日进入梅雨期,分别比常年偏早7天、5天和11天。总体看,6月,东北中北部、西北东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西南东部及广西东北部、西藏中部等地降水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黑龙江东部、江苏大部、安徽大部、湖北中部、湖南北部偏多1至2倍。湖北降水量为历史同期最多,江苏、黑龙江均为历史同期次多,安徽为第三多。

截至7月28日,主汛期(6月1日)以来,洪涝灾害造成江西、安徽、湖北等27省(区、市)5481.1万人次受灾,158人死亡失踪,3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1万间房屋倒塌,36.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283.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44.3亿元。”

1998-2020,三次特大洪水背景下的中药材走势分析

2、三次水灾的相似与不同

相同之处:三次水灾水位都高,都给我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人民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农作物受损面积较大。

不同之处:1998年水灾死亡人多,因灾损失大,主要还是受制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天气预报靠会商,决堤靠“人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我们看到2016年、2020年虽然受灾同样严重,但人员死亡率已大幅下降,尤其是2020年抗洪,无人机、大型设备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发展水平提高有目共睹。

3、三次水灾后药材市场的反应与原因分析

1998年水灾,导致受灾品种价格纷纷上涨,因此,也验证了中药材市场十年一个大周期的说法,(上一次涨价1988年,下一次涨价在2009-2011年),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投资意识活跃,囤积、跟风、炒作之风兴起,并于2000-2011年达到抢购高潮。虽然最终赔的人多、赚的人少,但火爆的抢购场景,价格的飞速上涨(火热时一天一价,甚至一天二、三价),引来越来越多的商家进入其中,中药材市场从此进入投资时代。

背景分析1:1998-2000年,当时属于市场经济发展壮大时期,人民接受的信息渠道仍是以报纸、纸质刊物为主,互联网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信息传导滞后,口口相传导致接受者读取碎片信息后,容易产生片面性,使得市场情绪极易失控和疯狂,造成了价格的暴涨、暴跌,这是市场发展初期的混乱阶段,也是商家必经的磨炼、洗礼阶段。因此,当时市场的疯狂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带来的!

中药材市场经过2009-2011年“超级牛市”后一直低迷疲软近4-5年,应该说属于长久沉寂后的爆发,2016年的水灾虽较为严重,但更多的是做为题材出现,国家出台《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等方向性大政策,在题材带动下,在巨量资金介入下(2000年时,百万元便算是大户、庄家了,而2010年后,动辄是过亿资金介入),2016年中药材市场行情也是出现了“V”型反转,市场形成普涨、暴涨格局,大大出乎商家的意料。

按理说,2016年中药材涨价时机尚未成熟,中药材行情虽然经过近5年的低迷,但中药材行情多数处于中高位运行,加之土地改革,规模化包地种植户的进入,使得虽中药材生产整体仍处高位,生产并未实际缩减,因此,2016年,随着众多题材出现,行情急速反转,打乱了价格周期波动,提前了市场周期,这也必将影响今后行情的发展变化。

背景分析2:应该说,2000年以后,中国进入高速黄金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生产大幅提升,新媒体、新通迅、新技术、新思维日新月益,打破了以前中药材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产地-市场-终端流通格局发生变化,直接改为产地-终端;市场-终端,产地直接流通到终端的大门打开,缩短了流通环节,挤压了市场空间,价格话语权也大幅削弱(2016年价格虽然暴涨,但大货交易多在产地,市场仅作货品调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必然要求!

2020年洪水量应该说很大,但抗灾能力提高,灾情严重程度不及当年,对辖区内中药材生产有影响也是肯定的,但是,题材利好如此之大,中药材市场因水灾而价格波动的却寥寥无几,不仅是市场,产地最多也是销畅,价格小幅上涨。中药材整体需求明显不足,再加经济下行,使得参与人气低迷,大多谨慎观望。同样的水灾,中药材市场波动却是天地之差。

背景分析3:应该说,一是2020年是最为复杂的一年,疫情“黑天鹅”的全球爆发,使得世界经济出现危机,中国经济虽表现出色,但下行压力仍较大,人们最为直观感受是钱不好赚,投资项目少,因此,持币观望,谨慎投资是大家的共识;二是中药材行业门槛大幅提高,越来越向正规化方向发展,自2015年药典开始,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重视药典、重视质量,同时,行业监管越来越严,国家飞检,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政策推动使得中药材行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规模化,中小散户如不适应将很快淘汰;三是2020年疫情,使得人们格外重视健康和自我防护,减少外出逗留时间,致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胃肠类疾病等药品销售下降近半,人们从治病向防病意识转变。全民口罩后,今年感冒人员明显少了,人们从治病向防病转变,这些因素,导致2020年上半年中药材市场整体需求下降!

1998-2020,三次特大洪水背景下的中药材走势分析

中药材市场已发生根本性改变,已不是以前传统的集贸市场的松散发展模式,可以简单的低买高卖,不看质量的长线投资,现在从业更多讲究的专业化、产品化、正规化、质量化,因此,中药材经营在产业链上每个环节上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的经营模式。

回顾历史,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相同的题材,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药材市场发展却截然不同,时代在变,商家也应顺势而变,尤其处于当前大变革、大转折时期,如果简单照搬历史,最终则会得不偿失。

(作者 刘超 校审 陈钟卓、张岳峰 责任编辑 陈峰)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