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襄麦冬:沙土地里生“金豆”

2019-12-19 11:18:15    来源:中国襄樊政府网站

襄麦冬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襄城区欧庙镇常年种植麦冬面积达2万多亩,占全国麦冬产量的50%以上,享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誉。现以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与中国药科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院校开展校地合作,建立襄麦冬种植栽培及生产技术规范,对襄麦冬进行深加工,开发出“襄麦冬诸葛亮秘茶”,获武汉农博会“金奖农产品”称号。

襄城区欧庙镇位于汉江西岸,长期受汉江水冲刷形成丰富的沙土,这种沙土不仅保湿性、通透性强,而且富含有机质,加上日照充分、雨量适中,特别适合麦冬生长。这里盛产的麦冬又称襄麦冬,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襄麦冬晶莹剔透,当地人称之为“金豆”。

诸葛秘茶“隆中之宝”

麦冬果作为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由于战乱频繁,又遇灾年,隐居襄阳隆中的诸葛亮不得不采些山野菜作为生活辅食,当时采得一小袋隆中的麦冬果,不敢大量食用,只是每天泡水饮之。半年后,诸葛亮自感精神极佳,容光焕发,记忆力大增,便称之为“隆中之宝”。诸葛秘茶也由此流传。

麦冬是药食两用草本植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微苦,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中国药典》记载,中药有22种药剂处方含有麦冬。

襄阳市为襄麦冬的主产地,常年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量已占全国麦冬产量的50%以上,为我国麦冬三大主产区之一。欧庙镇由于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水质优良,所产麦冬具有“白、净、匀、大”的特点,是全国最大的麦冬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麦冬之乡”。

麦冬丰收助农致富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欧庙镇就开始种植麦冬;1996年,该镇成立了麦冬行业协会;2009年,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成立。如今,该镇已开发出麦冬茶、麦冬酒、麦冬片、抽芯麦冬等麦冬系列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过去,我们镇的孩子吃饭、穿衣、上学、长大娶媳妇,都是靠麦冬收入来支撑的。麦冬,是著名的中药材。襄麦冬,是襄阳的特产。”欧庙镇副镇长陈建锋介绍,种麦冬能给农民带来增收。麦冬种植大户曹香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只栽种了两分地,目前挖了接近一半,已经卖了760元。去年价钱特别好,有个大户种了3亩多,卖了20万元。”

当下,建立襄麦冬产业基金、提高襄麦冬科研开发能力、提高襄麦冬产品附加值以及建立标准化的中药材市场,成为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开发襄麦冬的当务之急。

打造百亿元产业

谈及襄麦冬的种植,还要从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邦杰说起。老曹从事麦冬种植20多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土专家,也是合作社108户社员、5700多种植户的领头人。

当初,曹邦杰心想:一定要让襄麦冬直接出口欧美,将麦冬产业做大做强。

曹邦杰告诉记者:“欧庙镇10多万人,几乎每户都种麦冬,麦冬是大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因为是隔年轮作,欧庙镇常年种植麦冬面积虽然只有2万多亩,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全国三大产地,目前开发保健用品和用于出口的,也只有襄麦冬。合作社从2000元起家,目前公共积累已达400万元,向农民提供从种到收的一系列服务,推行标准化种植,麦冬产量提高了,等级上去了,竞争力也增强了。

据曹邦杰介绍,今年欧庙镇麦冬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4000多吨,产值近17亿元。目前,老曹最大的愿望是争取资金支持,拓展研发,用5年的时间把襄麦冬打造成100亿元的大产业。

 

标签:
麦冬乡村振兴襄阳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