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药饮片产业“变味”调查

2012-08-21 08:57:31    来源:康美中药网-大河报

    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要求对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等诸多环节加强监管。近期,郑州市药监局名为“猎豹”的专项行动开始深究细查各县市企业的中药生产。与民众休戚相关的中药饮片存在什么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非法加工、炮制中药饮片行为成为中药质量下滑、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

  中药饮片临床超标使用,却达不到有效剂量

  “药要自己煎不能代煎,药液要在规定时间内服用,必须到指定的药房拿药。”四年来,中医徐大夫一直这么固执地嘱咐65岁的病人陈老太,他说,他对那家店的药放心一些。

  四年前,陈老太被诊断患晚期肝硬化,在徐大夫每周一方的调理下,老太太至今病情稳定。

  变化源自不久前,徐大夫体力不支病倒,不敢停药的陈老太找到了另一黄姓老中医。黄大夫倒没挑剔药房,但同样的病症,他的药方却多出10味药。黄大夫解释:现在的中药质量大多都不行,加大药量是为了保证药效。

  河南省某中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凡自己家人用药,他都亲自到熟悉的药店一样一样拿,他的中药配伍也会比过去多几味或多些剂量。该医生称:他不太敢从自家医院拿药,怕药“不灵”,药房不少饮片是那些不具备炮制和加工资质的药材商行提供的。

  记者调查发现:近五年来,因担心“药不灵”而开具大处方的现象在业界很常见。中药质量下降导致疗效降低已成中医临床医生的共同隐忧,不少医生开具处方时都或多或少加大药量和品种。

    解放军302医院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认为,即使已普遍超过规定用量,目前饮片临床常用量远没有达到有效剂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8111013。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