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四川安县千佛村中药材产业渐成气候

2016-01-04 09:29:40    来源:网络转载

冬至当天,四川安县千佛镇千佛村的群山上迎来了今年的第三场瑞雪。

天刚亮,记者跟随千佛村党支部书记王定友,在堆着积雪的林间小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向海拔2000多米的中药材基地艰难走去。厚朴树宽大的叶片遮遮掩掩,林间显得有些昏暗。山坡上,20多个村民正在给中药材云木香施肥。

王定友告诉记者,这片林子有800多亩,是村上的集体林地,由村民推选代表生产和管理,过两年药材收获了,全村村民都享有“股份”。

千佛村地处龙门山脉层层叠叠大山深处,紧邻北川县墩上乡,幅员面积4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林地资源丰富,气温、土壤、湿度都非常适宜种植中药材。王定友说,青山就是山里人的聚宝盆,盯准、挖掘和利用好这些绿色资源,村民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王定友现年53岁,身材瘦高,有着山里人特有的率直。他早年当过兵,做过药材竹木生意。从97年开始,王定友担负起了护林员工作。千佛村的每一片林地,每一座山头,他都了如指掌。哪里土质好,适合发展林下药材,哪里海拔高,只能栽种银杏、杉木等经济林,哪里又适合开辟茶园、种植魔芋……

2012年,千佛村上换届,王定友满票当选村支书后,开始大胆实施他的林下经济思路。

当年,千佛镇第二条生命通道茶(坪)北(川)路开始规划,其中在千佛村境内的里程超过22公里。藏在深山无人问的山林资源成了“香饽饽”。与此同时,县扶贫项目也开始对千佛村的基础设施及山林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王定友采取“五根手指弹钢琴”的做法,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根据海拔高度、林木密度、土壤肥度以及日照时间长短等不同参数,组织村民适度分片集中发展黄连、杜仲、黄柏、厚朴、虫娄、云木香等中药材产业,辅之林下魔芋、山野菜栽种和林下土鸡养殖,多种经营增加村民收入。

近两年来,王定友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种植中药材,全村先后发展了3000亩黄柏、杜仲、厚朴等山木药材,栽种了5000多亩银杏、杉树等经济林木,黄连、云木香、大黄、虫娄等林下药材面积达4200余亩;依托千佛茶厂,建立起了1200亩优质茶园;依托绵阳高水蔬菜批发市场,发展了1800亩山野菜和反季节蔬菜。王定友还主动对接县内5家魔芋加工企业,发展了630多亩魔芋产业……

产业做大了,王定友考虑的事情更多了。他专门建立了村民产业发展和市场信息两本台账,哪户村民家发展的什么产业,面积多少?什么节点需要除草、治虫、施肥……市场信息台账里则密密麻麻记满中药材制药企业、成都周边中药材市场客户、农业林业技术人员等名单信息。

一头挑起青山,一头挑起市场。王定友说,“机遇总是和风险并存的。现在药材行情好,养女不愁嫁;但也要提前预测市场风险,开拓和建立稳定的市场销路渠道。”

有一次,王定友向一个大型药企负责人推荐千佛村中药材产业。对方看他衣着朴实、举止憨厚,并未引起足够兴趣。第三次登门,对方难拂诚意,才勉强和他一道前往千佛村考察。时值盛夏,半山腰碧波荡漾,林下一片片中药材长势旺盛,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规模种植让药企负责人吃上了定心丸。

王定友闲暇时也喜欢上上网,看看不同中药材的市场行情,查查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和几个关系贴点的客商电话交流。

村主任陈军说,其实王书记很“精”。他不但对市场行情十分了解,还善于寻找本地的中药材经纪人及收购商,和外地客商、中药材企业共同“抢生意”。

收获季节,外地客商和本地药材贩子齐聚千佛镇收购中药材,人声鼎沸、车水马龙。那段时间,是千佛场镇最闹热的日子,也千佛村最富有生机的日子,村民们累并快乐着,丰收的喜悦写满脸上。

王定友说,村上这几年积蓄了些集体资金,他计划对发展山木药材的村民,每亩给予一定的补助,激发群众更大的创业潜力。

采访快要结束时,千佛镇党委书记薛远超告诉记者,千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已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佛山景区即将恢复建设。

守住一片青山,打好生态底牌。背靠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金”字招牌,千佛村山木药材产业面临着发展新机遇。王定友说,集约经营、品牌包装、电商销售都是他们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学习借鉴的东西还很多。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标签:
四川中药材产业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