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古今往来 天南星是如何进行炮制祛“毒”

2017-06-28 17:03:20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天南星为常用中药,系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 Schott.异叶天南星risaemaheterophllum Bl.或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天南星的毒性问题早已被历代医药学家所认识,其功效也很多。因此,历代医药学家对天南星进行了多种的炮制研究。天南星在古代的炮制方法相当繁多至少有53种,现代沿用的炮制法主要为生南星、制天南星、胆南星三种;其中生南星炮制最容易,却无法去除它的毒性。制南星炮制方法较为复杂,要经过泡水、和加炮制材料煮制、等工艺,这样能去除部分毒性。胆南星则是三种当中最复杂的,而这样的炮制方法却能出去大部分的毒性。同时其不同的炮制方法它的性味也将发生改变,功效主治也随之改变。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天南星的不同炮制方法,其不同炮制有何功效?

古今往来 天南星是如何炮制祛“毒”

  一、古代炮制方法

  唐代有石灰炒黄、面裹煨、炮、姜汁浸(《理伤》)等法。宋代有黄酒炒、生姜拌炒、牛乳拌炒(《圣惠方》)、湿纸裹熟(热)灰内煨(《博济》)、烧熟(《苏沈》)、牛胆汁制(《药证》)、酒煮、酒浸麸炒、姜酒制、韭汁煮(《总录》)、浆水姜汁煮、麸炒、羊胆制(《普本》)、酒蒸、姜汁煮(《局方》)、薄荷汁制、朱砂制(《总微》)、油焙黄、雪水煮(《洪氏》)、姜蜜制、姜甘草制(《朱氏》)、与生姜同捣成饼(《扁鹊》)、白矾皂荚同煮(《疮疡》)等炮制方法。元代增加了九蒸九晒(《宝鉴》)、皂角水浸(《丹溪》)的方法。明、清时代又增加了蜜,酒制、生姜,朱砂,乳香制、生姜,川朴制、姜汁,皂角,荆芥制、黑豆,青盐制、炒赤、白矾汤泡去毒水(《普济方》)、酒熏(《奇效》)、姜汁,皂角制(《品汇》)、姜汁,白矾制、生姜汁,皂角汁,白矾水制、生姜,牙皂,蜜制(《保元》)、以姜汁,矾汤和天南星末作饼造曲(《从新》)等炮制方法。

  二、现代炮制方法

  1、生天南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制天南星: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开,分别用清水浸泡,每日换水2~3次,如水面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天南星每100kg加白矾2kg),泡1日后,再进行换水,漂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另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浸漂好的天南星共煮至内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4~6成千,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天南星每100kg用生姜、白矾各12.5kg。

  3、胆南星: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清水)拌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9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1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晾干。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干燥。制南星细粉每100kg用牛(或猪、羊)胆汁400kg(或胆膏粉40kg)。

  三、炮制目的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经、肝经、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肿散结的功能。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痈疽痰核及蚊虫咬伤等。

  1、天南星:生用辛温燥烈,有毒,多外用。也有内服者,以祛风止痉为主,多用于破伤风,中风抽搐,癫痫等。外用以消肿散结力胜,用于痈疽、瘰疬,疮疖,蛇虫咬伤等证。

  2、制天南星:生姜、白矾制后,降低毒性,增强燥湿化痰作用。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痰阻眩晕等。

  3、胆南星:降低毒性,缓和其燥烈之性,药性由温转凉,味由辛转苦,功能由温化寒痰转化为清化热痰。以清化热痰,息风定惊力强,多用于痰热咳喘,急惊风,癫痫等。

  四、临床应用

  1、生用

  (1)破伤风:常与防风、天麻、白附子等同用,具有祛风解痉的作用,用于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身体强直,甚则咬牙缩舌,如玉真散(《正宗》);若单与防风同用,具有祛风化痰解痉的作用,亦用于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摄唇紧,角弓反张,如玉真散(《普济方》)。

  (2)中风痰厥(抽搐):常与生川乌、生附子、木香同用,具有祛风逐痰作用,用于卒中,昏不知人,口眼喁斜,半身不遂,痰气上壅,咽喉作声,兼治痰厥气厥,如三生饮(《局方》);若与防风、半夏(米泔浸)、黄芩、生甘草同用,具祛风止痉化痰作用,用于中风痰盛,如小省风汤(《丹溪》);若单用天南星研末,生姜自然汁调摊纸上贴之,用于暴中风口眼斜,如天南星膏(《杨氏家藏方》);若与生半夏、生白附子、生川乌同用,具有祛风痰,通经络作用,用于风痰人络,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壅塞,以及小儿惊风,大人头风,妇人血风,如青州白丸子(《局方》);若与茴香(炒)同用,具祛风痰止痛作用,用于风痰头痛不可忍,如上清丹(《魏氏家藏方》)。

  (3)癫痫:常与白附子、川乌、半夏等同用,具有豁痰宣风的作用,用于小儿痫证,如南星散(《幼科指南》)。

  2、制用

  (1)制南星

  ①湿痰咳嗽:常与半夏、陈皮同用,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用于脾运不健,聚湿为痰,咳嗽痰喘,胸脘痞闷,如玉粉丸(《洁古家珍方》)。

  ②寒痰咳嗽:常与肉桂、半夏、生姜同用,具有燥湿化痰,散寒化饮的作用,用于寒痰或痰饮,咳嗽气促,痰多色白,胸膈满闷,如姜桂丸(《洁古家珍方》)。

  ③风痰壅盛:常与防风、白僵蚕、天麻等同用,具有祛风化痰消肿的作用,用于风痰壅盛,腮颔肿痛,内生结核,缠喉风,如南星防风散(《百一选方》);若与附子(炮)、白附子(炮)、天麻等同用,用于风痰上扰,头目眩晕,肢节拘急,如天南星丸(《良方》)。

  ④夜卧咳嗽:常与炙甘草、玄精石、贝母等同用,用于肺经伏热,夜卧咳嗽,如玉粉散(《总录》)。

  ⑤诸风口噤:常与生姜、苏叶同用,具有祛风止痉的作用,用于诸风口噤。(《仁斋直指方》);若与人参、菖蒲等同用,用于风痫(《中藏经》)。

  ⑥小儿走马疳:常与雄黄同用,烧令烟尽,人麝香研为细末,外用,用于小儿走马疳,蚀透损骨,如天南星散(《总录》)。

  (2)胆南星

  ①热痰咳嗽:常与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杏仁等同用,具有清热化痰作用,用于痰热阻肺,咳嗽痰黄,稠厚胶黏,胸膈不利,如清气化痰丸(《医方考》);若与牛黄、石膏、炙甘草等同用,用于风痰蕴结不散,头痛面赤,心烦,痰涎壅塞,咽膈不利,口干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如牛黄凉膈丸(《局方》)。

  ②痰热惊风:常与全蝎(炙)、僵蚕、天麻、黄连等同用,具有清热祛痰,息风止痉的作用,用于小儿一切痰喘,急慢惊风,手足抽搐,如千金散(《保元》、《回春》);若与黑、白牵牛子、姜半夏、大黄等同用,用于小儿痰盛急惊风,如牛黄丸(《金鉴》);若与雄黄、僵蚕、钩藤等同用,用于小儿急慢惊风,及风热风痴等证,如牛黄抱龙丸(《入门》);若与制白附子、僵蚕(麸炒)、牛黄等同用,用于小儿风痰壅盛,惊风,高热抽搐,牙关紧闭,烦躁不安,如牛黄镇惊丸(《中药制剂手册》);若与牛黄、朱砂、麝香等同用,用于中风痰盛,精神昏愦,言语謇涩,手足不遂,如牛黄铁粉丹(《御药院方》)。

  ③癫痫:常与白附子、全蝎、黑附子等同用,具有祛痰开窍的作用,用于痰气互结,阻于清窍,癫痫突发,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如天南星散(《准绳》);若与白僵蚕、茯神、全蝎、辰砂等同用,用于小儿痰热惊痫,精神不定,恍惚不宁,恐畏多哭,如南星膏(《丹溪心法附余》);若与全蝎、蝉蜕、炒僵蚕等同用,用于风痫迷闷,搐掣涎潮,如牛黄丸(《婴童》)。

  ④锁喉毒:常与雄黄、天竺黄、玄参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消肿的作用,用于锁喉毒,耳前听会穴处初生如瘰疬硬肿,渐攻咽喉,肿塞疼痛,妨碍饮食,如牛黄清心丸(《疡医大全》)。

  综上所述,天南星炮制方法在古代相当繁多,有煨制、酒制、姜制、石灰制、乳制、火炮、烧制、胆汁制、药汁制、麸炒制、焙制、炒制、煮制、蒸制、制炭等多种方法。应用辅料最多的为姜、胆汁、白矾、皂角,甘草等,白矾对天南星的去麻作用,明显优于姜汁、甘草、石灰、酒等辅料,故白矾可考虑为炮制天南星的首选辅料。其中药汁制又有20余种制法。现代沿用的炮制法为生南星、制天南星、胆南星三种。历代炮制的目的主要是:其一为降低毒性,缓和燥烈之性,其二是发挥辅料的协同治疗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标签:
天南星天南星炮制中药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