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安徽石台县七都镇双梅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人口发展药材生产

2018-07-17 09:09:56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安徽石台县七都镇双梅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人口发展药材生产

盛夏季节,万木葱茏。位于石台县七都镇的双梅中药材基地,黄精、前胡、白芨、覆盆子各种中药材绿叶葳蕤,长势旺盛。田间地头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有的间苗,有的除草,有的将作为生态肥料的稻壳铺田畦上……

“上半年我在这个基地已经做了60个工了,100元一天,一年下来工资收入1万元是没有问题的。”63岁三甲村贫困户李金梅,一边除草一边喜滋滋地说。“在这里上班,既能照应家庭,又能挣到现钱,比在外出务工实惠。”毛坦村贫困户何庆华说出了在这里打工的理由。“合作社里免费提供药材种子和技术指导,我们家都试种了几亩前胡,现在药材长势很好,估计每亩收入不少于4000元。”

何庆华提起的这家合作社,是由当地农民王得武和沈卫华创办的。他们以发展中药材为平台,采用“引导贫困户种植、帮助贫困户销售、提供贫困就业”的方法,在当地攻克贫困的堡垒中,扎扎实实砍出的“三斧头”。

安徽石台县七都镇双梅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人口发展药材生产

90年代初,志同道合的王得武和沈卫华在七都镇上开办茶庄,收购当地农户手中的茶叶,销往浙江和皖北亳州等地,因生意上的同行介绍中药材市场行情不错,而且七都中药材资源丰富,盛产野生黄精、覆盆子、白芨、前胡等中药材。1995年他们收购了第一批覆盆子1000多斤,小赚了几千块钱。以后,他们一边收购茶叶一边收购农户中药材,不断探索市场,积累经验,药材商普遍反映七都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2014年他们开始试种5亩覆盆子,第二年就有收益,接下来他们不断地尝试着扩大种植规模和品种,效益也越来显著,通过努力,他们自己日子越来越红火。但看着身边的乡亲们因诸多原因仍挣扎在贫困线上。致富不忘乡梓,2016年底,他们成立了有50多户农民组成的双梅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进一步做大这个产业的同时,带领乡亲们一起摘掉贫困的帽子。

既然成立了合作社,就得担起与贫困人口共同致富的责任,这是王得武和沈卫华的初衷,也是他们目的。

安徽石台县七都镇双梅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人口发展药材生产

合作社社员多为贫困户,要想让他们从事药材种植,缺的是资金和技术。王得武和沈卫华清楚这一点,他们砍下的第一“斧头”就是鼓励贫困自己种植。他俩拿出近8万元资金购买种苗,无偿发放到贫困户手上。有了这些种苗,很快,贫困户的种植面积一夜之间达到100多亩。有了面积,不一定就能种好。在技术指导上,王得武和沈卫华更是尽心尽力。他们建立了40多人的微信群,适时“监控”每一户药材的长势。“近段时间高温,七井有些农户管理不当,造成药苗枯萎、死亡。我们看到微信图片后,驱车40多公里,帮助他们妥善解决了问题。”王得武说。

种了就得卖,就得变钱。让贫困户手里药材变成现钱,是王得武和沈卫华砍出的第二“斧头”。2017年,贫困户种植的前胡产量高达10多万斤,成为“积压”产品。为不挫伤他们种植积极性,他俩多方筹集资金,一斤不剩地将这些药材全部“吃下”。“即使滞销,也不能欠贫困户一分钱。”王得武说。“为此,我们特地投资几十万元,建了一个储存上万斤药材的冻库。”沈卫华算了一笔账,去年一年,贫困户最多的一亩药材收入8000元。“预计今年每亩可增收300元。”

有些贫困户有种植的能力,那么,合作社里那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怎么办?王得武和沈卫华砍出了第三“斧头”。“既然是合作社,大家就得绑在一起发展,既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也要不断壮大自己。”王得武说。他们结合各村土地闲置实际,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中药材基地,为那些没有种植能力的人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务工来增加收入。“在我这里打工的贫困户现在有20多人,每人年收入都在5000元上下。”沈卫华说。(通讯员江雪飞)

标签:
乡村振兴安徽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