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秦始皇苦求的“太岁”确有其物吗?这个院士团队挖下本草考古“第一铲”……

2018-05-16 14:57: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我们经常说太岁头上不能动土,太岁到底是什么?

传说太岁运行到哪,相应的方位下会出现一块肉状物,即太岁星的化身。在此处动土,会惊动太岁,因而有“不能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禁忌传言。《宣室志》中记载了服用“太岁”后,人体能够焕发生机,发挥神奇的疗效。这使得后世之人争相追寻长生不老之药——“太岁”。

但太岁的基原物种究竟是什么?太岁是否为生命体?出土的太岁疑似物是否为古籍中记载的太岁?至今尚无定论。

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院士带领团队,通过本草考古研究,结合实地调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质谱等技术对古今“太岁”进行探索分析。

秦始皇苦求的“太岁”确有其物吗?这个院士团队挖下本草考古“第一铲”……

研究结果显示,已收集的“太岁”疑似物的出土地址大都不详,形状差异较大。将这些疑似物与古籍中的描述进行比对,难以发现其共同特征,可以大致判断它们与古代“太岁”不为同一物。疑似物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且并未发现有细胞存在。未来需要收集更多的样品,找到真正的太岁可能还需要很多工作。

黄璐琦用这个对中医药真相探索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为中草药好好“把脉”,摸清楚中草药的“脉象”,才可更好的为中医药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在此基础上,本草学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分支——本草考古。

本草考古是以考古出土的药物或药物相关遗存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技术,探求人类利用药物的信息,探索古代先民与药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和重建人类利用药物的历史,所依据的主要是本草学和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

黄璐琦:

本草考古就是用最正确的方法

最简单的文字

以最客观的态度

处理一批最容易触动人感情的材料。

当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院士的团队走进浙江省田螺山遗址挖掘现场展示区,在残存的碳化“灵芝”中发现了中医药历史的蛛丝马迹,黄璐琦知道,本草考古存在的必要得到了验证。

秦始皇苦求的“太岁”确有其物吗?这个院士团队挖下本草考古“第一铲”……

△黄璐琦和他的团队

将科技考古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回溯中医药的起源,摸清中医药的发展脉络,是黄璐琦提出的”本草考古”概念的核心。

“要想利用好中医药这枚打开宝库的钥匙,就要了解中医药发展的历史与来踪去迹。”黄璐琦认为,中医药迫切需要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重要科学问题。明晰了“从哪里来”或可指导我们“到哪里去”。

从哪里来:解锁中医药历史

然而,由于中医药起源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早期的中医古籍中虽有“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等记载,但至今仍缺乏丰富的实物证据,无法真正揭示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要想寻找丰富的实物证据,深刻揭示中医药历史并不容易。

黄璐琦认为,将科技考古引入到中医药研究当中,在展开实地调查、建立现代样品数据库等基础上,运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DNA分子鉴定等现代技术手段,有助于破解复原古代药物基原、判断出土植物遗存在当时是否作为药物等一系列难题。

“人类的生命与生活离不开药物,因此,一些药物、医药用具、医药文书等在考古遗址或墓葬中保存下来。我们要学会运用科技的手段去分析研究它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袁媛研究员介绍,本草考古便是运用科技手段对考古出土的医学相关各种遗存进行研究,目标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历史,包括药物的利用,进而阐述人类医药文化的发展过程。

如最新本草考古研究证明,距今6800年前先民就开始使用灵芝,中医药的起源可追溯到比现存文字记载更加长远的新石器时代中期。

秦始皇苦求的“太岁”确有其物吗?这个院士团队挖下本草考古“第一铲”……

到哪里去:去伪存真 续写中医药发展史

从古至今,有关中药的神话传说不胜枚举,有关中药的记载也是鱼龙混杂,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药物去伪存真,是本草考古的重要目的。

“本草考古可以帮助我们辨明真伪,正本清源,澄清中药品种混乱,明晰中药疗效,为药材的生产、加工和炮制提供历史依据,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黄璐琦说。

秦始皇苦求的“太岁”确有其物吗?这个院士团队挖下本草考古“第一铲”……

这条路怎么走: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相结合

我国的本草学是世界上最完整的传统药学体系之一。本草古籍达1000余种,存世达400多种。深入开展中医药本草学研究是让中医药历史活起来的关键一步。

历代本草学家都非常重视文献考证,尤其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的引入,使本草文献考证日益成熟。但是仅仅依据文献考证所得结论存在争议,还有待古代实物的印证。

本草文献考证即依托本草文献,运用现代知识对药物学某一内容进行的考证。为了深入研究古代药物发展的源流,重建本草学历史,为本草文献考证提供相关实物或内容,本草考古作为本草学与考古学的新交叉领域应运而生。

黄璐琦介绍,史学二重证据法提出已近百年,为本草文献考证与本草考古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药学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推崇“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本草学研究也需与时俱进,积极吸纳考古学成果,甚至主动积极参与考古,推动本草考古的发展。

此外,考古学的天然局限性也要求必须与文献资料相结合。本草文献考证与本草考古,分别是对本草学的间接史料与直接史料开展研究,两者交叉互补,可谓本草学研究的二重证据法。

“中国的考古学实践证明了二重证据法应用的必然性。本草考古与本草文献考证的研究将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本草学的传承与发展。”安徽中医药大学彭华胜教授表示,所有传世文献不一定都有机会得到考古工作的印证和检验。

但幸运的是,通过将古代诗句的间接史料与出土蕲簟考古的直接史料相结合,推测了明代墓葬出土蕲簟来源于水竹及其近缘种,并为复原其加工工艺提供了证据。

本草考古的研究将大大促进本草文献考证的发展。当然,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草学的发展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为厘清中医药发展历史脉络提供证据。

 

标签:
本草考古中药研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