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双轮驱动:“云药”飞飏借好风

2018-06-12 14:41:35    来源:科技日报

三七不种在遮阴棚里,却种到了天然松树林下。这种原本靠肥催、靠药“养”的名贵中药材,如今依靠科技与生物多样性技术,不施肥不喷药,不但茁壮成长,还能卖到大价钱。

这是科技日报记者在云南普洱澜沧县竹塘乡“林下三七”项目受益人、当地村民朱相林家的地边见到的情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告诉记者,林下种植每亩可产干三七50至80公斤,价格是棚栽三七的一倍以上。“有机种植给这个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可推广5万亩。”

这个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澜沧县开展的林下原生态试验种植的项目,只是云南创新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缩影。由于强化科技创新,仅三七种植技术与大健康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就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1770万元支持。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松林11日告诉记者:“由于有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的双轮驱动,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这个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555亿元,其中天然药物及健康产品原料种植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生物技术药、提取物、保健品发展迅速,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增长。

“云南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可以用‘两大一好’来概括:种植面积大、产业扶贫覆盖面大和产业效益好。”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说,近年来全省中药材种植发展迅猛,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47万亩,其中三七、重楼、茯苓、石斛、草果等17种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覆盖全省88个贫困县600万亩土地,三七、天麻、重楼等8个中药材品种农业产值分别达10亿元以上。

在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中药材品质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安全,至关重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中药材全过程追溯体系,给了云南中药材一个身份证。

“通过中药材追溯体系的建设,促进了中药材流通发展方式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中药材各环节交易凭证的电子化,整体提升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和检测水平。” 云南省商务厅副巡视员张红霞介绍说。

2018年云南省生物医药领域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了“大品种研发及工艺标准提升”“中药材资源保障及开发”等4个专题19个项目,支持总经费接近5.1亿元,其中“中药材资源保障及开发”专题将重点从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种植与产地加工、特色药用动物开发等方面集中攻关,解决“政产学研金用”结合不紧密、资源优势转化不足等问题。(赵汉斌)

标签:
云南中药材中药研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