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广誉远董事长张斌: 全产业链推进精品中药战略

2017-12-28 09:49: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一家拥有476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广誉远无论是在国药的历史传承上,还是在产业链布局与品牌建设的创新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誉远(600771.SH)董事长张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公司将继续全产业链推进精品中药战略。”

广誉远董事长张斌: 全产业链推进精品中药战略

中医药产业迎来“黄金十年”

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医药行业总产值将超过12万亿。目前,在全球经济滞胀情况下,中国的医药产业依然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在张斌看来,这也是中医药行业的机遇所在。

他认为,未来,随着整个中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无论从《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中医药政策等顶层制度设计来看,还是从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来看,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都迎来了“黄金十年”。

此外,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加速,慢病人群的形成,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关注养生。这对于中医药行业也是一个助力。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老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3%。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老龄人口将会达到17%,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30%。值得注意的是,60岁以上人群的医药费支出占到整个医药市场的60%以上。

老龄化的加速也催生出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张斌非常看好养老产业的未来发展。他预测,未来,高品质的中药和相关医疗服务将会成为大健康产业消费升级的趋势。

秉承工匠精神,全产业链推进精品中药战略

如何抓住中医药行业的机遇?

“老字号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秉持做精、做高品质中药的理念。”张斌认为,“只有高品质,才能获得国民的认可。低价竞争的模式不可取,中药要回归到它的本性,即疗效上。能用天然的药材一定要用天然的。”

除了保证原材料外,也需要遵从中药生产的特性。张斌介绍,广誉远的工厂70%人力分布在前期的药材炮制环节。

广誉远的工人们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工匠精神。以烧姜炭为例,工人们全手工烧制,几十年如一日,有的工人一烧四十年。姜炭每两小时需要翻一下,同时还要兼顾火候,严格把关质检报告,如果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绝不签字。秉承这种工匠精神,广誉远做到了476年屹立不倒。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广誉远不少古药方也暂停生产。“否则,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背离。广誉远宁愿不生产,绝不偷工减料。”张斌指出。

基于这样的理念,2013年,广誉远开始实施精品中药战略,将旗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精品加味龟龄集酒整合。

受益于推进精品中药战略,广誉远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翻番。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129.85%。

老字号的经营模式创新

要走“精而美”的路,除了对传统的坚守,还需要坚持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的振兴。虽然有476年的历史,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广誉远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公司运用“互联网+”,与消费者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同时,2013年以来,公司在全国开立了200多家专卖店,拥有十多家国医馆。卖产品的同时,更多提供健康服务。

此前,广誉远业务以医院和精品中药为主。张斌介绍,2016年以来,公司全面启动OTC战略,目前覆盖全国400多家大型药品连锁店,门店终端7万家以上,OTC销售额占比从零增长至20%-30%。

放开二胎政策后,广誉远结合自身产品特色,今年4月全面开展“好孕中国”活动,9月底完成设立3000家专柜,基本覆盖百强连锁药店。

前段时间,某些中药品牌陷入品牌危机漩涡。“我们过去一直专注于做产品,所以有好的产品。但如今进入了媒体碎片化、同质化时代,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品牌建设。”张斌认为,品牌建设需要把握尺度,正是因为这些药扩大适用症,有夸大宣传嫌疑,因此要辩证地看待中西医。

 

标签:
全产业链中药战略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