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2017-08-24 15:45:08    来源:健康一线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全国第十五次中医体质年会暨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隆重举行,旨在推动中医体质学与健康医学、预防医学、转化医学的研究与交流,为中医体质学走向世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论坛上,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委、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透露,由其团队基于中医“治未病”的生物学基础与研究以及调体“治未病”的作用机制研究,刚刚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举也标志着中医体质与治未病进入国家层面的分子研究阶段。

全国中医治未病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数千年前,中国传统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便提出“上工治未病”,治病要防微杜渐,重在预防。“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最具特色的防病治病原则。

作为新时期中医药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医体质学研究已走过了近40年历程,国医大师王琦创立的中医体质理论为把握生命特征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特别是其体质辨识法应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和慢病防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王琦表示,“治未病”要多在“上工”上下工夫。他用一串数字进行了阐释,“我们建立了一个标准,形成了一个流派、一个学科。形成两门创新要点,体质教材和‘治未病’教材,有两个973课题。我们学校建立了一个中医体质研究院,还获了四个国际奖,拿到了国家课题17项。这几十年来,我培养了硕士、博士141人。发表论文326篇,论文引用上万次。”王琦说,中医体质学发展实现了多个实现,如体质辨识法从2009年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现了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历史性突破;通过理论架构和内涵建设,实现中医体质新学科的建立;通过建立概念系统,编著第一部《中医治未病》创新教材,实现治未病进入中医高等教育;通过成人、老龄、儿童量表编制和应用,实现对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等。

当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倪诚对体质分会成立十五周年进行总结,并开展突出贡献奖/终身成就奖表彰、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建设先进个人表彰、科技新星评选、优秀论文颁奖等活动。还宣布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协作组(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协作组、中医体质与慢性病防控协作组、中医体质与健康管理协作组、中医体质大数据协作组、中医体质与健康产业协作组),进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与治未病基地揭牌仪式等。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