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一头连着种植农户,一头连着药品市场,是部分农村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药生产流通的源头,是保障中药质量安全稳定的基础。正确认识和处理中药材硫磺熏蒸问题,不仅关系中药材质量安全,也关系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经济和民生问题。 硫磺熏蒸是中药材传统养护方法之一,在中药材加工炮制行业,硫磺熏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用于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硫磺熏蒸药材的现实存在,说明这种处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对中药材加工储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近年来中药材初加工、中药饮片加工以及储运过程中,硫磺熏蒸中药材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硫磺熏蒸中药材存在的问题 一是滥用硫磺熏蒸情况严重。当前,硫磺熏蒸药材品种和范围有所扩展,熏蒸环节有所提前,并出现反复熏蒸现象,有的不良商贩甚至直接将硫磺拌入药材。。由于滥用硫磺熏蒸,导致部分中药材残留了浓度过高的二氧化硫,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是硫磺熏蒸加工药材欠规范。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硫磺熏蒸往往由农户自发进行,设施简陋。而且在农产品收获季节,硫磺熏蒸初加工中药材往往比较集中,硫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造成了空气和水体污染、环境腐蚀等严重问题,同时熏蒸农户因为接触硫磺较多,难免发生中毒事件。长期接触硫磺者轻则出现眼红、眼痛、流泪、失眠、头晕、呕吐、恶心、乏力等症状,重则导致反射性声门痉挛,语言能力下降,吞咽困难、憋气等,严重危害农户身体健康。另外,由于工业硫磺比食用硫磺价格相对低廉,在熏蒸药材时容易出现使用工业硫磺的情况,从而导致药材重金属超标。 规范硫磺熏蒸中药材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治理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硫磺熏蒸乱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二要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有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制定了中药材及其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并于2011年6月由国家药典委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针对当前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者过度使用硫磺熏蒸的问题,考虑硫磺熏蒸作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习用方法、暂无简便易行且有效替代方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现阶段对中药材及其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控制宜分级限定的思路,不搞无硫“一刀切”。这一思路得到了很多业内人士的认同。我国产地加工中药材种类繁多,限量标准的制定要根据药材的理化性质、加工条件、流通贮藏要求等进行科学系统研究。同时,中药材大部分都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本地习用或者确需硫磺熏蒸的药材,如能制定合理的加工规范和限量标准,则既可确保药材安全有效,也能符合实际生产加工现实条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三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扶持有关中药饮片企业、专业合作社、龙头大户加强中药材无硫加工技术的研究应用,鼓励规模化加工或代加工,对企业购置无硫加工设备和建设先进的仓储设施等进行政策支持,扩大其鲜药材的采购加工量,提高规模化无硫加工占比。根据当前农户独立分散种植加工中药材的现实,对农户无硫加工所需用工、机器设备和用电等方面进行适当补贴,提高农户积极性。通过市场手段,拉大中药材无硫初加工品与含硫初加工品的价格差距,推进无硫加工品的流通使用,促使企业、农户自觉放弃硫磺熏蒸初加工。 五要科学宣传引导。要对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滥用或者过度使用硫磺熏蒸问题高度重视,严厉打击;但是对于一些习用熏蒸中药材也要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不能“谈硫色变”,不搞“一刀切”,摒弃“有硫就有毒”的极端观念。要用科学的视角、市场的眼光、负责的态度,从长远角度考虑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无硫加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户自律,对农户进行无硫加工和储存技术培训,提高地产药材的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