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能,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主产于贵州、福建、安徽等地,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也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品种,近期由于贵州和安徽宣城部分产区的太子参植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叶斑病,使得许多商家又产生了幻想,市场关注力度有所上升,价格也小幅上涨,目前市场贵州、福建220-240元,宣城货210元左右。 太子参能否在目前低迷的环境下重演三七的神话?能否给市场带来久违的希望?许多药商依然抱有极大的信心——市场和产地库存薄弱,这是目前太子参最大的利好因素,同时也有药商认为太子参依然有大户的支撑,这一点是否属实,尚难考证,不过从太子参的反复震荡调整中,依然可以看出点端倪,只是目前价位仍高,风险较大,后续跟进者不敢盲目下手,多采取勤近快销的策略,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太子参产新。 太子参在这两年中药材普遍高位运行下更是遥遥领先,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价值,太子参价格上涨既有它的客观的因素——太子参前两年受到天气影响产量减产及库存量的不丰,又有它外在的诱因——商家的炒作。由此可见太子参价高有许多偶然因素,并没有一个稳定的规律可循,也是目前许多商家跃跃欲试而又不敢轻易下手的根本原因所在。 正是由于这两年太子参价格上涨, 产地药农收益颇丰,种植积极性大幅提高,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尤其是贵州产区,今年的种植规模继续扩大。今年太子参主产地并未受到多大自然灾害的影响,今年的总产量依然大于去年已是不争的事实,2011年太子参产量在4500吨左右,今年的产量对于年用量在5000吨上下的太子参来说已经满足了,加之库存的影响(多商认为现在太子参库存不是很大,不过据了解库存还是不容小视),供大于求已经彰显无疑,这也将决定着太子参的最终走势,只是目前处于新陈不接的时候,行情容易随着药商购货力度的大小而反复震荡。 太子参能否再次反弹?关键还要看后续跟进者的力度。以前做太子参的大都满载而归,当然能否把货出完,尚且不好定论。按照目前的价位他们依然有利润可言,能否收兵,不得而知。面对太子参出现的一点点病株,是否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释放的美丽“陷阱”? -叶斑病并非无法防治,药农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算小部分发生病害,对太子参的长势依然影响不大。只不过是风声大雨点小而已,短期的上涨依然是昙花一现,难以改变太子参下跌的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