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建立“磐五味”药材种源遗传分析与药效成分指纹图谱,通过资源调查、DNA水平遗传分析,查清了“磐五味”药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质资源状况,完成“磐五味”品种DNA指纹图谱分析,建立了可供常规检测用的标准遗传图谱;明确了“磐五味”主要商品药材药效成分的标准与检测方法,建立了“磐五味”每种药材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和质量评价技术体系。 2010年通过审定“磐五味”中药材生产标准,“磐五味”中药材从种子、种植到商品生产等共15个系列标准通过审定。 2011年《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道地药材县”磐安之所以特别,是因为“磐五味”名震药市,而“磐五味”名望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磐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是因其生产加工技艺是从上千年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制作方式,将传统加工与机械加工相结合而形成的《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算得上实至名归。 2011年商务部中药材行业电子商务示范平台和工信部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在磐安启动和开通运营,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有利于建立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系统,建立公益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中药材重点品种种植面积、产量、价格等基本情况,搭建中药材种植户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加强产销引导,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2~2011年,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等单位制订了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雷公藤等6个浙江省中药材地方标准,以及天麻、桔梗、太子参、玉竹等县(市)地方标准,受到了省内有关专家好评,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作出了全面规定,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提供了可遵循的准则。 2002~2011年,磐安县组织实施了国家级无公害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区,浙江省无公害白术、元胡、玄参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立了无公害浙贝母、白术、元胡、玄参标准化示范基地4万亩,极大提高了“磐五味”药材质量和产量。磐安县诸源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白术标准化示范基地、浙江金陵浙磐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的玄参标准化示范基地、磐安县新渥浙贝母专业合作社的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磐安县神农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玉竹标准化示范基地,被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授予浙江省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 2012年已颁布的“磐五味”中药材流通标准,解决了中药材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无标准可依的问题,同时为中药材网上交易提供标准信息。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www.kmzyw.com.cn)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