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炮制 > 正文

如何炮制秦艽 不同炮制有何临床应用?

2017-09-25 19:28:48    来源:康美中药网整理

秦艽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一种风湿痹痛之要药,为龙胆麦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药用秦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而其炮制方法始见于《雷公炮炙论》,秦艽的炮制方法历代较简单,在古代炮制方法主要有童便制、炙制、酒制等几种方法;现代临床主要应用生品,少有用酒制的。然而中医师在中药炮制时,对于同一种中药,炮制时所用辅料不同,或用同一种辅料,炮制工艺不同,其饮片作用各有差异,临床应用也自然皆有不同。那么,秦艽是怎样炮制的呢?不同炮制在临床有何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秦艽的炮制方法

1、秦艽: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秦艽:取净秦艽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略见焦斑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3、酒秦艽:取净秦艽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待黄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略见焦斑时,取出,晾凉。筛去碎屑。秦艽片每100kg用黄酒20kg。

如何炮制秦艽 不同炮制有何临床应用?

二、秦艽的炮制性状

1、秦艽: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周边棕黄色或灰黄色或棕褐色。切片显油性,外层黄白色或棕黄色,中心有黄色木心,显油性。气特异,味苦、微涩。

2、炒秦艽: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黄色,略带焦斑。

3、酒秦艽:为不规则的圆形厚片,表面黄色,略带焦斑,微有酒香气。

三、秦艽炮制的意义

秦艽味辛、苦,性平。归胃经、肝经、胆经。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湿热黄疸,小儿疳积发热等。

1、秦艽:生品味极苦,性平偏寒,偏重于祛风湿,清湿热,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周身关节拘挛,手足不遂,或关节红肿热痛,阴虚骨蒸潮热,湿热黄疸等证。

2、炒秦艽:炒制后苦味减弱,便于服用,功同生品,且无致呕的副作用。

3、酒秦艽:酒制后,性平,苦味和寒性减弱,增强了祛风湿、舒筋络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不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

四、秦艽炮制在临床的应用

1、生用

(1)风湿痹痛:常与独活、寄生、杜仲等同用,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的作用,用于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如独活寄生汤(《千金》);若与续断、防风、桂心等同用,用于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如三痹汤(《妇人》);若与白芍、寄生、当归等同用,用于产后血虚,外感风湿,血瘀经隧,遍身疼痛,如秦艽寄生汤(《陈索庵妇科补解》)。

(2)骨蒸潮热:常与青蒿、鳖甲、知母等同用,具有清虚热的作用,用于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如秦艽鳖甲散(《宝鉴》);若与柴胡、人参、地骨皮等同用,用于肺痿骨蒸,已成劳嗽,或寒或热,声嗄不出,体虚自汗,四肢怠惰,饮食减少,如秦艽扶赢汤(《杨氏家藏方》);若与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等同用,用于虚劳阴虚火旺,骨蒸劳热,身体赢瘦,如清骨散(《准绳》)。

(3)中风:常与升麻、干葛、芍药等同用,具有疏风散寒,益气扶正的作用,用于老年中风,风寒客于手足阳明经,口眼唱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如秦艽升麻汤(《宝鉴》);若与羌活、当归、川芎等同用,用于风中经络而痛,如秦艽汤《不知医必要》)。

(4)风湿热毒:常与漏芦、乌梢蛇、防风等同用,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风湿热毒外侵,遍身生疥、干痒,搔之皮起,如秦艽丸(《圣惠方》),现用于脓窠疮,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寻常性狼疮,盘状性红斑狼疮;若与牛蒡子(炒)、黄芩、川升麻等同用,用于风热毒气,客于皮肤,遍身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皮肤瘙痒,如秦艽汤(《准绳》)。

(5)湿热黄疸:常与黄芩、柴胡、赤茯苓等同用,具有利湿退黄的作用,用于劳黄,心脾热壅,皮肉面目悉黄,如秦艽散(《圣惠方》);若与旋覆花、赤茯苓、甘草(炙微赤)同用,用于阴黄,不欲闻人言语,小便不利,如秦艽散(《圣惠方》)。

2、制用

秦艽酒炙后,增强祛风湿,舒筋络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不问新久,或偏寒,偏热。若偏热者,配防己、知母、忍冬藤等同用;若偏寒者,配羌活、独活、桂枝、附子等同用。

 

标签:
秦艽秦艽炮制中药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