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张伯礼:中医药原创思维+现代技术=原创成果

2019-02-22 10:40: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专访时表示,中医药是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他提出,中医临床高级别的循证评价结果和中药质量,是行业短板和技术瓶颈,也是未来中医药传承创新重要的发力点。

“中医思维与西医技术有序结合就是未来医学的方向,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加现代科技就可以得出原创成果。”谈及中医药领域重大疾病的研究思路,张伯礼举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例子。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后,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的张伯礼征求到30万条建议,从中总结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中医药的原创思维和原创经验一定要和现在的科技结合才会产生原创的成果。

在张伯礼看来,屠呦呦的研究成果意义不仅是一页文章,而是将中医疗法转化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简单一句话,这是中医的理念加西医的技术,医学是自然科学加上人文科学。”

“慨百草根叶,聚天地精,抗逆苦害,自然馈赠。四气五味,七情和合,增效减毒复方雄。”这是张伯礼率团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时写下的诗句。他分享说,陪屠呦呦领奖时,一位诺奖评委曾说,希望中国的科学家不要受到此次得奖的影响都去研究单体,“你们的复方更是宝贵,千万别丢弃”。

对此,张伯礼非常感慨:“万里之外有知音。中国的方剂有10万之多,而复方治疗一直是中医优势。远在瑞典,也有人知道复方的重要性!”

在张伯礼看来,目前中医药的发展正面临机遇和挑战。他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目前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张伯礼看来,目前中医药工作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药工作的总体宏观把握、中观协调、微观运作,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中医药服务,形成了巨大合力,造就了大好发展态势。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促进了中医药国际化。张伯礼介绍,中药国际化服务“一带一路”,已经传播到了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外政府已签署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每年约13000多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20万人次境外患者来华接受中医药服务。

对于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卡脖子”现象,张伯礼认为,其一是在临床方面缺少循证证据,所以往往被边缘化,被认为是辅助治疗药;其二是目前中药的质量问题的确不少。他认为,应抓住这两点进行突破。

“中药的临床疗效有几千年的历史,非常可贵,但是要真正站住脚,还得拿出当代的证据。”在临床证据方面,张伯礼以芪、芪参等中药为例表示,国外专家此前对这些药治疗冠心病有疑问,但在我们提供了一篇包含十多个循证评价的综述后,国外不少机构改变了原先的看法。比如美国心血管学会(JACC)给出了新的评价,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也提出希望联合研究。

谈及中药质量,张伯礼则表示,中药的质量要抓住源头。“如何把药种好是一个新的革命。种药材,和种植普通农作物,是两回事。现在,药农不会种药是普遍现象,如何有效加强指导是关键。”对此,他建议,应大力推进建设中药材GAP基地,强调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种植。

“把中药的原创思维和现代科技结合产生原创成果,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生命科学发展,‘中国方案’将为解决世界医改难题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张伯礼说。

标签:
中药质量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