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药科技特派员助山区农民致富

2019-01-04 14:24:4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版

本报讯(记者章关春通讯员应晓燕)在近日召开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会议上,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该院4名科技特派员获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称誉。该院充分运用中医药科研专业特长和团队优势,10余年来坚持派出科技特派员下乡,手把手带动山区农民创新发展中药材产业致富。

受表彰的浦锦宝为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他于2014年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被派驻到药材之乡磐安县后,先后在磐安县石上村、中田村帮助建立“药用植物人工繁育试验基地”“珍稀药用植物种质保存基地”。浦锦宝的发明专利“一种三叶青人工栽培方法”已在磐安推广,建成了三叶青栽培示范基地500余亩;在浦锦宝的指导和协助下,磐安推广规范化栽培中药材5000余亩,其中三叶青被评为“新浙八味”之一;浦锦宝团队还在磐安制定并发布了白果烧香菇、杜仲煨猪腰等16道磐安道地药膳的地方标准,为磐安的药材成为“一号产业”发展和“江南药馆”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院副研究员戴关海于2009年3月始作为省派科技特派员,先后到浙南山区永嘉县潘坑乡、云岭乡参加扶贫。他翻山越岭调查当地药材资源,并向农户提供高山莱豆、高山辣椒、杨梅及波尔山羊养殖等技术资料;对绿宝欧相专业合作社和灵芝种植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还结合扶贫工作对杨梅树皮提取物开发成抗肿瘤新药提供科研依据,其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为贫困山区杨梅林种植户加快致富带来希望。

2012年5月起入驻浙西山区衢江县(今衢州市衢江区)岭洋乡的硕士副研究员梁卫青,摸清该乡中药材产业情况后,为该乡提出了以黄精、重楼、白芨、金乔麦、覆盆子等中药材产业为重点;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广应用筛选出的黄精优良品种100余亩,开展“中药材重楼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面积50余亩,帮扶组建专业合作社。梁卫青介绍,科技特派员是一项以点带面的工作,在岭洋乡引领下,助推了衢江区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浙西常山县球川镇开展扶贫工作的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科技特派员郑军献副研究员,他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提出引入药用价值高、紫杉醇含量高的曼地亚红豆杉,和农民一起建立了1000平方米红豆杉优质种苗栽培基地、1000亩红豆杉种植基地,目前年销售额达200万元。他还为常山县森力家庭农场引进灵芝优质高产品种;同时,建立了灵芝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灵芝栽培技术标准。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自2005年起,每年派出科技特派员深入偏远农村进行中医药科技扶贫致富,分别入驻温州永嘉县、衢州衢江区、常山县、江山市和金华磐安县等地乡镇,共派出科技特派员43人次。科技特派员下乡期间,运用各自的专业特长和团队优势,采取集中讲授、现场观摩指导、科技咨询和示范应用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药材栽培实用技术培训,面对面地传授和指导,促使增强农民对中药材的科技意识、培育技能和学用科技的氛围,提升农民的中医药文化素养,使许多农民成为农村创新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排头兵。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团队10余年来为相关乡镇累计争取到项目经费265万元,建立了4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个农村合作社、1个农村推广网站,引入推广中药材新品种50余个,对当地中药材以及茶叶、油茶、高山蔬菜等乡村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签:
乡村振兴中医药科技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