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药”请小康入巴山,巴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

2018-10-29 11:02:17    来源:荆楚扶贫网

“药”请小康入巴山,巴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

荆楚网消息(记者谢圣国 通讯员余建军 向峰)10月27日,2018恩施(巴东)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在巴东县野三关峡州国际大酒店拉开帷幕,来自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专家教授,以及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本土等地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论道中医药,签订协议、共话前景、学术沙龙,引爆“药”动力,助力巴东的脱贫攻坚。

巴东,川鄂咽喉,鄂西门户,坐拥长江巫峡与西陵峡间,素有“华中药库”之美誉,巴东玄参、巴东独活、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文王一只笔、七叶一枝花等一颗颗明珠点睛了巴东中医药产业的时代轨迹。

“巴东县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栽培中药材悠久历史,道地药材独具特色,药材种植已成为巴东农民致富的希望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会上,东道主巴东这样代言中医药产业。

“药”请小康入巴山,巴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

图为2018恩施(巴东)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现场。通讯员 段磊 摄

一个新起点:名药山珍出深闺,“药”来八方来客

27日上午9点,峡州国际大酒店会议中心,灯光璀璨、暖意融融,主席台背景墙上“发展中医药产业 有效助推脱贫攻坚”15个主题词显眼夺目。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2018年恩施(巴东)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揭幕,巴东药材再次向外界传递信号:山珍出山,拥抱小康。

作为“鄂西林海”“世界硒都”的恩施州,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医药产业历来是全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巴东则挑起了药业振兴的这根大梁。“巴东作为‘华中药库’腹地,地理位置特殊,群众识药、采药、种药、售药的历史悠久,是恩施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州人民政府州长助理王刚希望巴东注重校地合作,践行产、学、研一体模式,借助人才科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勇当全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脱贫攻坚战场上,中药材是产业扶贫的先锋,唱响了精准脱贫主角戏。巴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向东在致辞中说,巴东素有“华中药库”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野生、半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巴东充分发挥中医药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发展标准化中药种植基地和养生保健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挖掘“华中药库”品牌蕴含的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等资源,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努力把巴东建成全国名贵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知名的养生保健城市。

向东表示,巴东将以恩施(巴东)中医药发展大会为契机,密切与先进中医药企业、有关科研单位的沟通联系,认真学习先进理念,充分运用研究成果,切实推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巴东。同时,她希望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发挥联系广、信息灵、资源多等优势,为巴东中医药产业人才、技术、项目引进牵线搭桥,为巴东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传经送宝,引领巴东走入中医药产业振兴的快车道。

中医药产业和高校联姻,“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让药材价值创造有了驱动力。“巴东县要借此次会议的东风,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加强中医药应用研究,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培训,培养和引进中医药人才,大力发展‘中医药+旅游’产业,提升中医药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用中医药产业牵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胜才抛出金点子。

武陵山余脉横亘,巫山山脉、大巴山余脉盘踞南北,巴东是土家族、苗族集聚的边缘山区县,甩掉代际相传的“贫穷包袱”,中医药产业能让贫困老百姓把农业搞成有奔头的产业。国家民委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总协调人朱彤描绘了这样一张药业振兴路线图:依托中医药资源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度假区、挖掘和传承好传统中医药经验与制药工艺、构建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

名药山珍出深闺,巴东收到一份份厚重的“见面礼”:巴东县人民政府与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巴东县人民政府为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咨询专家颁发了聘书,“药”引八面客来,巴东中医药产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小康冲刺。

“药”请小康入巴山,巴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

图为巴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钱才东做现场报告。通讯员 段磊 摄

一幅新蓝图:朝阳产业聚能量,“药”引绿色引擎

中医药产业,一个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绿色引擎释放出强劲的脱贫致富聚能量。“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线,借助‘企业+专业合作+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打造水布垭镇、绿葱坡镇两个中药材种植万亩乡镇,形成清江南岸集中连片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和野三绿葱集中连片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在“十三五”中药材规划蓝图上,巴东大手笔圈点。

总面积25万亩、总产量5万吨、产值5亿元,一串串数据印证了中药材产业的“巴东实力”。“巴东玄参”是国家GAP认证种植基地,品牌评估价值为1.79亿元人民币;“巴东独活”被授予地理商标保护品牌,品牌评估价值为1.5亿元人民币,巴东中医药产业拥有了品牌的力量。

药材走出大山,要涌入市场才会凸显“药”魅力,药业市场主体则架起了药材价值转换的桥梁。据统计,全县现有专业合作社180多家,药业企业219家 ,药材种植大户近260家。

野三关镇耳乡湾一带,幅射带动木瓜产业发展近5000亩;时珍堂巴东药业致力中药饮片生产,现认证中药饮片品种440类,2017年度年产值8900万元,完成税收400多万元;在野三关、大支坪、绿葱坡、清太坪、水布垭等乡镇共23个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种植地道中药材16250亩,创收4000万元……一个个市场主体躬耕药材基地和药业市场,书写了一部部巴东药业振兴的传奇。

一幅中医药产业新蓝图,巴东用朝阳之气、绿色之力一绘到底。全县中药材面积在“十三五”期间以1.2万亩逐年递增的增速发展,规划在野三关岔二河建设现代医药产业园A、B区,力争到2020年“巴东独活”GAP种植试验示范获国家认证,争创2个省级名牌产品、一个国家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巴东将在药材种植板块基地建设、医药产业园区建设、药业品牌开发上绽放“三朵金花”。

“下一阶段,我们将科学规划布局、培育品牌龙头、突出科技创新、完善服务体系和加大扶持力度,依托‘产业兴县’脱贫攻坚的发展战略,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巴东药业‘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打造中医药产业大县靓丽名片。”巴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钱才东在《巴东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规划》报告中,对巴东中药材产业蓄势腾飞思路清新、信心满满。

一场新探索:大咖云集碰点子,“药”出创新模式

大咖云集,中医药产业对接脱贫攻坚碰撞智慧的火花,这是一场中医药领域的学术盛宴。2018年恩施(巴东)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由恩施州人民政府、中南民族大学主办,巴东县人民政府、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承办,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集齐聚,用学术交流和探讨的仪式,“药”出中医药产业提档升级的创新模式。

当前,中药资源面临风险不确定性、易被滥用和破坏等挑战,《药用植物新资源的挖掘与可持续利用》这一课题应运而生。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王有为认为,药用植物新资源的挖掘与可持续利用要重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正视中药资源特性及面临的挑战,加大对荷叶、厚朴果实、菊苣子等药用植物研究的科研投入力度,为药用植物新资源的挖掘与可持续利用涵养内生动力。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教授刘吉开认为,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传统知识和经验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巴东要依托本地资源以此次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强量产中药、民族药的基础研究,加强量产中药、民族药的应用性研究,结合市场需求引进适合巴东种植的新资源药用植物,寻求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提升巴东中医药产业发展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分享新成果、涉水新领域、打开新视野……从中医药产业规划、生态种植技术创新再到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从土家医医疗技术挖掘和传承到药旅结合推动精准扶贫,医药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学术交流会持续近6个小时,13位专家学者从中医药学术研究到成果应用,送来一批批“干货”,上演了一场聚智巴东医药产业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良性互动的“群英会”。

“这场学术交流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和助推脱贫攻坚间的深度理论剖析、路径探寻,从国际、全域角度看药材资源开发和利用,从药旅结合的切入点提出了药业创新发展模式,很有教育和启发,也为巴东深入践行“产业扶贫+药业”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交流会现场,台上学者大咖妙语连珠,台下听众们脑中激起一波波观念共鸣、共振。

“118个贫困村出列、182719名贫困人口脱贫,2019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这是巴东县委、县政府向上级立下的“军令状”,也是向全县50万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进入新时代,2018年恩施(巴东)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打响了产业扶贫的发令枪,领跑新起点、绘制新蓝图、开启新探索,与老百姓共同“药”奔小康路,递交一份精准扶贫的精彩“巴东答卷”。

标签:
乡村振兴湖北恩施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