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将弥补行业规范空白

2017-11-23 11:29:46    来源:央视网

2017年11月21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主办、汉广集团承办的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及《白芷等3种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通则”,“规范”)标准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将弥补行业规范空白

药材采收/图片来源:网络

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全国中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桂华主持。她说,中国中药协会的标准化工作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开展。今年5月16日,协会展开了对《通则》和《规范》的立项,今日要开展审查的正是其中部分标准。为方便审查工作开展,协会将这些年探索后形成的管理办法提供给参加审查的专家,负责审查的专家应当对照管理办法,结合国家对标准的相关管理规定展开审查。同时王桂华秘书长代表中国中药协会要求参加审查的专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审查,以保证审查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对审查结果负责;同时她提出针对此次审查标准所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要严格保守。

审查会上,由来自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10余个单位的专家组成的标准审查委员会对《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及《白芷等3种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进行了现场审查。审查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标准制定情况汇报,审阅了送审稿的标准文本、起草说明、征求意见汇总表及验证报告等文件资料,并对送审稿文本进行了逐章逐条地审查,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经过审查委员会闭门讨论,审查委员会成员一致认为,《通则》和《规范》资料齐全完整、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格式规范,符合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对提高药材质量、规范市场、促进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审查委员会一致同意《通则》、《规范》通过审查,并责成编制组在会后依据质询环节的修改意见进行逐条修改后形成报批稿。

“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编写情况汇报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魏胜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制定通则的目的就是要为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从业者所做的工作提供技术规范。从目前来看,采收和产地初加工是中药材质量控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之前并没有规范这个环节的总体技术规范。之所以做这个工作,正是希望通过制定通则优化从采收到产地初加工过程中的众多要素。编写通则一方面是参照国家在中药材行业内已发布的众多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也是吸收了实际生产里的经验。通则通过后,将由中药协会向全国发布。我们希望通则的出台能让全国的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从业者以后能在生产中有据可依,进而保证药材品质,使得该环节上下游的从业者、企业能够最终受益。

据介绍,《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及《白芷等3种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由汉广集团联合中国中药公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至信中药材饮片有限公司、湖南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共同起草并于2017年5月16日正式立项。这是对中药材生产标准体系的有益补充,其制定和颁布对于规范化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环节,确保优质、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实现标准化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其中,《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通则》的提出主要针对长期以来中药材采收与加工行业规范空白的现状。目前中药材采收与加工多以药农小作坊式加工为主,存在着无规范采收、经验性加工、随意性包装、家庭式储存情况,尚无统一的标准化的采收加工技术规范。该《通则》的提出,有利于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和产地工业化加工的发展,对保证中药材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白芷等3种中药材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中遴选的3种道地药材均存在主产地缺少相应的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或标准的问题。该《规范》对中药材制定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将传统的生产工艺条件数据化、操作标准化,为中药材初加工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提供科学依据。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