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世界糖尿病日:中医药防治大有作为

2017-11-14 16:09:01    来源:新民晚报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其功能衰竭,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分会、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于11月12日主办“世界糖尿病日”活动,有专家谈到,中医药不仅可以达到降糖的目的,而且在控制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方面独具优势。

世界糖尿病日:中医药防治大有作为

中医讲究整体治疗,其防治作用可贯穿于不同的糖代谢阶段。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宏杰说,在糖尿病初期、糖耐量减退时,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结合中医药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可以延缓或逆转糖尿病的发生;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中,中医通过有效的辨病、辨证论治,强调因症施宜,根据临床症候的变化采取、调整治疗方案,多角度多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胰岛功能、减轻糖尿病神经病变、减轻肾脏病变等,从而延缓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各种慢性并发症。

“西药为单靶点用药,而在复杂性病因及需多重干预的状态下,越来越面临重大挑战。”杨宏杰介绍,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糖尿病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西医暂无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临床上仅能以控制血糖、血压及减少蛋白尿为主对症治疗。中医药可针对糖尿病肾病不同病理阶段进行有效干预,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并可减少西药的使用及副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现在临床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是噻唑烷二酮制剂和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已有较长的历史;噻唑烷二酮制剂的代表药物为罗格列酮和匹格列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两类药物虽然作用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有没有既能有效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又安全价廉的药物?“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后发现,某些天然药物具有‘胰岛素增敏剂’样作用,目前,许多新药的研发还在进行过程中。”杨宏杰告诉记者,特别对一些早期患者,如能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加上中医药治疗,就可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进展,体现中医“治未病”和“已病防变”的优势。

据悉,活动现场邀请了来自岳阳、曙光、龙华等10余家医院的内分泌科专家坐诊,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为广大“糖友”提供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健康指导。

标签: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