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三台着力打造百亿“中国涪城麦冬之都”

2014-01-24 00:00:00    来源:网络转载

记者从1月21日省科技厅、省农业厅在三台县联合召开的四川省科技惠民暨川麦冬大品种培育研讨会上获悉:多年来,由于绵阳市涪江中游永和堰灌区良好的水源条件,中国麦冬之乡三台作为全国麦冬生产第一县已形成常年栽培4万亩,产量过万吨并占全国60%以上,出口占全国80%左右的规模。目前,三台正在依靠科技支撑、水土保障,着力打造百亿绿色“中国涪城麦冬之都”大产业,一个文明美丽、繁荣和谐的小康之梦正在梓州大地开花结果。

麦冬是常用大宗药材,属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的干燥块根,具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虚劳咳嗽、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已被广泛用于二十七味定坤丸、二冬膏、八宝颗粒等98个中药制剂品种。三台涪城麦冬项目区,通过北大、中国农大、川大、川农大、西南交大等方面的专家把脉,严肃治理土地连作障碍以及种质退化,强化中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防止土壤环境污染,科学解决产地加工和储存的规范化问题,不断跟进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有效引导、开拓麦冬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解决好专业化产销渠道等麦冬(康美麦冬)大品种培育问题。

绵阳市三台县永和古堰常年向中国麦冬之乡永明——花园——老马——里程——争胜——新德一线完成灌溉输水3300万立方米以上,灌排保证率达到了100%.涪城麦冬现已成为涪江中游平坝河谷沿岸人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三台县境内参与“涪城麦冬”开发的农业科技企业已有6个,还有中国农大、北大等10余所著名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参与原生态麦冬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科技惠民行动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特别是通过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台县完善山水田林路以及环境整治综合投入2.6亿元,整合涉农涉水项目9000多万元,安排县级产业化发展资金2400多万元,实施群众投工投劳1.48亿元,集中治理民生发展瓶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项目区80%已形成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沟渠相通、水系相连、灌溉齐备、旱涝保收的国家级麦冬地理标志保护区三级以上标准化良田。该县目前已打造完成川麦冬良种繁育园400亩、种苗基地800亩,科学标准规范化种植面积3000多亩,示范带动面积2万亩,其栽培、育种、仓储以及初深加工等农业产业化技术经营更趋成熟,初步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到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的华丽转身。

据悉,在不久的将来,三台县将通过着力构建“中国麦冬之都”,打造麦冬良种繁育园1000亩,规范标准的种植基地8000亩,推广示范基地3.2万亩,带动农户3万户,年突破麦冬产量2万吨,产值增长1.2亿元,亩平增收3000元,药农人均增收1200元。同时对已有的麦冬生产SOP技术优化升级,在川麦冬一号、二号的基础上,参与完成“CM-3”“CM-4”等有性繁育优良株系的选育研究,通过农业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围绕专家引路“产、学、研”技术创新链,以新的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深化“川麦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中心和电子交易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应用“粮经复合型适用种植技术”,采取“药——粮——菜” 粮经复合型间套作模式以及高架蔬菜立体种植模式,解决好药粮争地的问题,切实提高水土利用率,力争实现100%的全覆盖,做亮中国麦冬之都——“涪城麦冬”拳头品牌,确保5到10年现代农业产业在涪江中游永和堰水利工程一线全新崛起。

本文为康美中药网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755-33915950。

标签:
药材中药材中药材价格价格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