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发改委酝酿中药价格再调整

2013-01-04 08:31:21    来源:康美中药网-千龙网

日前,从多个渠道传出消息,国家发改委正酝酿于2013年上半年再次调整中药价格,中药价格将迎来再一次政策性下降。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药价下调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好事;但对于中药生产企业而言却是有苦难言。

近年来,药品价格的一再下调已经让部分中药品类面临价格倒挂的窘境。在中药材价格飞涨而国家发改委不断限价、降价的双重压力之下,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举步维艰。面对利润大幅下降的现状,很多药企不得不选择减少物美价廉药品的产量,不少常见的低价中成药纷纷下架;甚至出现有药企采取替代投料的办法来降低成本,不断降价的负面影响被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药企业,尤其是生产处方药、医保范围内药品的中药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在价格调控时应慎重考虑其现实困境,区别对待,慎重决策,才利于中医药的长远发展。

价格倒挂 药企进入微利时代

由于产量波动及炒家的涌入炒作,部分中药材在过去两年内“身价”倍增。记者查询相关数据发现,2010年全年我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超过8成出现涨价,平均涨幅达109%,近三成涨幅过半;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有6%的品种涨幅超过181%,2%的品种涨幅甚至超过300%。其中,冬虫夏草贵比黄金,太子参、三七、金银花、党参的涨幅均创历史新高。

一家中药材信息网的研究员表示,中药材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了第一波大幅上涨。从2009年初到2011年上半年三年不到的时间内,中药材价格平均上涨了近两倍。时至今日,太子参、三七的价格仍然居于高位,三七每公斤仍然在600元以上。而三七和重楼是“血塞通”等中药的主要原料药材,多家企业都因此面临价格倒挂的困境。

“从实际情况看,中成药降价并不容易,对药企来说很为难,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药材成本上涨幅度过大导致的。一些药企的微利产品成本价格倒挂的现象已出现了一段时间,部分药企的利润空间实际上已经快到天花板了”,深圳一位券商研究员对中成药降价表达了他的看法。

记者调查发现,价格倒挂在“霍香正气丸”、“复方丹参片”、“血塞通”、“银翘解毒丸”等一些大品种上最为明显。一位制药企业的销售部经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开始,“复方丹参片”已经出现价格倒挂,三七等药材价格去年持续上涨,今年虽有轻微回落但仍在高位震荡。该销售经理透露,以前在市面上流通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不下70种,因为没有利润了,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减少产量,甚至不再生产。

同样的状况出现在“霍香正气丸”等大品种上,一家生产“霍香正气丸”的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最近一
年,‘霍香正气丸’产品全线亏损,但大量中药企业的生产无法停止,产能也无法闲置,另一方面企业不想丢失辛苦经营下来的市场,只有采用压低生产量来度过难关。”

密集降价 中药企业有苦难言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发改委首次下调药价以来,八年的时间里,药品价格的下调不下数十次。尤其是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发改委更是连续多次降低药价。2011年分两次降低了部分抗微生物类、循环系统类、调节内分泌类和神经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2012年5月,发改委再对消化类药品等价格做出大幅调整,平均降幅达17%;同年9月,发改委发布通知降低抗肿瘤、血液系统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17%。9月17日,发改委药品价格审评中心宣布,开始调查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生产成本和购销价格情况。

面对发改委一张张的“降价令”,中药企业可谓是“有苦说不出”。原材料成本上涨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了空前的压力,然而面对发改委的“降价令”又无法置之不理。为了不做赔本生意,一些物美价廉的常用中成药已经下架。“之前降价幅度最大的还是原研药,即进口药,但中药的利润一直低于化学药,怎么降、降多少,真的不容易掌握,价格管控得不好,一些好的中药品种甚至有可能退出市场。”一位药企负责人直言,对于发改委未来可能再次挤压中药的“水份”,一些药企的负责人表示“理解但很难接受”。

甚至还有更糟糕的情况出现,“发改委下调中成药价格使得本就利润有限的中成药企业利润变得更薄,为了能够控制成本,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规避’降价。将‘降价令’上的药品下架,或是‘改名换姓’,或是增减原料,再重新包装上架,以维持利润”,工信部研究院的吴维海向媒体表示。

两头承压 上市药企首当其冲

资本市场的对价格最为敏感,成本上涨和政策调控的双重压力,上市药企首当其冲。面对持续的成本压力,一些上市药企已出现利润下滑的趋势。作为行业龙头之一的大型医药集团——上海医药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 .4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9.7%。

另一家大型上市药企的高管也称:“中药行业内做好的公司,毛利在50%——60%,我们受影响比较厉害,只有40%左右。很多企业面对降价进入基药目录,相当于降价挤进去马上‘死’,不进去就慢慢‘死’”。

而就整体医药行业情况来看,药企2011年报披露后,来自国金证券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29.37%,利润增长23.5%,增速较2010年提升2.87个百分点,但利润增速下滑6.34个百分点。这也是医药行业利润增速5年来首次低于收入增速,体现出行业景气度的下滑。

事实上,自新医改以来,医药行业的资本运作与政策便息息相关。政策不仅对整个医药制造业造成了长时间的阵痛,医药资本市场也无可避免地遭到“池鱼之殃”。新医改以来,以“降药价”为核心内容和目的的政策频出,直接触发市场对于药品价格调整的预期,加之受基药招标“安徽模式”的影响,2011年基本药物价格大幅下降。这一切不仅对整个医药制造业造成了长时间的影响,也直接导致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大幅下降。

“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上升是导致医药行业2011年出现利润锐减的外因”,医药行业分析师姚杰表示。行业政策跌宕起伏,但药品材料的价格却毫无悬疑地呈上涨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直接导致了药企资本利润下滑。

复兴中药 药企呼吁区别对待按质论价

“价格下调或出现倒挂的另一延伸就是很多企业在采购药材时不得不考虑采用一些方式节约成本,如药材以次充好。”一家药企负责人指出:如丹参价格上涨较快,一些企业找其他唇形科植物替代,每年至少有1000吨这种替代原料进入制药行业。而曾在今年“两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的连翘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用于入药的连翘价格为30多元,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便宜的连翘叶,价格只有10多元,而且入药之后无法通过检验发现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企业都在采取替代投料的办法,这只是极少数企业的所为。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以及上市公司所受监管严格,且相对自律,面对成本上升只能通过企业营收来加以消化。一家大型药企的总经理就表示:“我们的药材原料都是经过集团统一采购和监管的,用的都是道地药材”。他表示不同等级的药材,以及内部不同的质量要求,生产出来的是不同的东西。

针对发改委一味降低药价的调控手段,他建议道,“如果想解决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做到对别对待,按质论价,就拿买衣服来类比,不论品牌质量好的和质量差的,价格区别相差不下数倍,那同样中药是否也可以实行区别定价、按质论价、优质优价?质量评价标准应充分考虑中药产品在原料选材、组方、工艺制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特点”。

按质论价还能体现市场经济下的另一重要元素,那就是公平性。相对于“一刀切式”的统一降价,按质论价可以刺激药企提升产品质量的积极性,并保证其合理的利润。有了合理的利润空间,企业才能有资金投入到产品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才能为中药发展注入活力,从长远看才能有利于中药的长远发展。

时下,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中药复兴,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后,财政部、国税总局宣布延续对医药等行业广告费等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通过提高中医药的报销比例,增加非药物诊疗技术等报销内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支持。但中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却令政府的优惠政策大打折扣,加之中药价格的下调,中药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对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保范围内的中药、处方药生产企业来说,要想改变两头受制的困境,只能寄希望与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时有更为细致、周到、公平公正的考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文为转载文章,若文章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致电0558—8111013。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