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种植 > 正文

蒲公英栽培技术

2014-02-12 17:36:35    来源:网络转载

蒲公英,别名婆婆丁、奶汁草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除药用外,蒲公英嫩苗及嫩叶可生食、凉拌、炒食、做汤、盐渍咸菜等。蒲公英分布较广,原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我国其它大多数地区均可种植。

蒲公英一般株高15—25cm,根垂直。叶平展,成莲座状,叶片狭长,宽3cm。花茎顶端生一头状花序,开黄色舌状花,在果实成熟时,形成一个白色绒球,具有冠毛的果实可以随风飘散。

一、生长特性 蒲公英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热、耐寒耐瘠,抗病能力很强,少发生病虫害,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可栽培。

二、整地与施肥 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5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畦宽80-90厘米。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

三、播种 蒲公英用种子繁殖。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当气温在15℃以上时,即可将种子播在湿润土壤中。经过90个小时左右即可发芽。种子在土壤温度15℃左右时发芽较快,在25-30℃以上时,发芽慢,所以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5月末采收种子后立即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10-12天;延至夏季7-8月份播种,则从播种到出苗需15天。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为3克左右,可保苗700-1000株。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3-0.5厘米。春播最好进行地膜覆盖,夏播雨水充足,可不覆盖。

四、田间管理 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在生长季节,要追肥1-2次。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

五、收获与加工 第一年收割1次或者不收割,可在幼苗期分批采摘外层大叶食用或用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自第二年起,每隔15~20天割一次,当叶基部长至10~15cm时,可一次性整株割取,捆扎上市。每年可收割2~4次,即:春季1~2次,秋季1~2次。如作为药材出售,可在晚秋采挖带根的全草,抖净泥土晒干即可。

标签:
蒲公英药材种植种植技术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热门新闻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